近年来,养老服务领域成为“非法金融活动”的重灾区。从有关部门披露的“打击整治养老服务领域欺诈案例”来看,及时揭露诈骗“套路”、手段及其危害,坚决铲除养老诈骗滋生的土壤,最大限度地挤压“行骗空间”,帮助老年人提高识骗防骗能力,守护好他们的“养老钱”是应有之义。中国金融传媒与抖音合作,邀请金融领域专家参与“金融百咖话防非”活动,汇聚专业“防非声音”。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表示,在帮助老年人提高识骗防骗能力过程中,提升老年人金融素养至关重要。
陈辉表示,提高识骗防骗能力要牢记理财的四大原则:其一,收益与风险匹配。投资收益与风险是相辅相成的,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低收益则对应低风险。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设定合理的收益目标,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其二,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理财规划要综合考虑短期和长远的生活安排,合理权衡现实承受能力与未来预期目标,避免盲目设定过高的理财目标。
其三,做足功课,不盲目投资。投资理财是一门专业学问,需要投资者投入时间学习和了解,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在投资中获得相应的回报。
其四,控制欲望,不可贪婪。投资者应设定明确的盈利和止损目标,并严格执行,避免因贪婪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陈辉表示,除牢记上述原则外,提高防骗能力还应遵循“十字法则”,即“学、察、听、报、备、抗、避、断、险、保”安宁。
“学”,积极学习各类金融知识和技能,深入理解各种金融产品的特点和价值,为理性投资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察”,密切关注非法金融活动的变异现象,将其与正规的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的金融产品进行细致比较,及时识别潜在风险。
“听”,重视国家或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发布的权威信息,不信谣、不传谣,避免受到误导。
“报”,一旦发现可疑金融活动,保持冷静,迅速向相关部门报备报告,借助专业力量进行准确判断和处理。
“备”,提前做好个人和家庭的养老规划准备,增强财务安全性和稳定性。
“抗”,秉持正义、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周围群众共同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形成群体防范合力。
“避”,加强对个人和家庭成员的教育,增强风险意识,主动规避非法金融活动的侵害。
“断”,若感觉遭遇非法金融活动,立即采取行动切断可能导致进一步财务损失的源头,如冻结相关账户、停止资金往来等。
“险”,掌握一定的识骗防骗知识,以便在家人、亲戚及朋友面临金融困难时,能够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保”,除了做好个人和家庭的防骗措施外,还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参与社区组织的防范非法金融宣传活动,增强整体防骗能力,共同守护家庭财富安全,保障生活安宁。
(内容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