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数据统计 > 数据速递

2008年上半年我市金融业发运行形势分析

时间 : 2008-10-20 00:00来源 :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008年上半年,我市金融业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金融规模稳步扩大。全市有金融机构183家,其中法人机构70家,今年以来新增金融机构8家,其中3家法人机构,5家分支机构,由金融总资产达到3.16万亿,比年初增长23.9%。

  二是金融市场交易活跃。深圳货币市场总成交9.38万亿元,同比增长85.45%;现金累计净投放692.4亿元,同比增长6.87%;深圳股票市场总成交5.5万亿元,同比下降31.49%;保费收入128.34亿元,同比增长37.11%;银行结售汇总额703.91亿美元,同比增长71.04%,结售汇顺差308.57亿元,同比增长78.96%;黄金夜市总成交1544.3吨,同比增加1294.52吨,增长5.2倍,总成交额1387.87亿元,同比增加1197.58亿元,增长6.3倍,占上海黄金交易所总成交额的42.8%。

  三是金融效益稳定增长,但存在隐忧。金融业实现税前利润359.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65亿元,增长6.7%:其中,银行业实现税前利润254.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0.1亿元,同比增长54.93%;证券业公司实现税前利润108.96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69.69亿元,下降39.1%,而且近2/3利润来源于权证创设,同时有两家证券公司出现亏损;期货公司实现税前利润6300万元,同比增加110%;保险公司由于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及我市持续一个多月暴雨影响出现亏损4.23亿元,利润比上年同期增加27.71%。

  四是资产质量有所好转。深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40.86亿元,比年初减少49.43亿元;不良贷款率3.1%,比年初下降0.77个百分点。

  (一)银行业运行形势分析

  1、资产规模大幅增长且随IPO节奏波动明显。截至2008年6月底,深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27151.2亿元,比年初增长6650.69亿元,增幅32.44%。资产规模的波动与IPO节奏呈现明显相关性,新股抽签巨额冻结资金的流入流出对银行业存放系统内款项影响显著,从而造成资产规模的波动。

  2、存款出现回流趋势稳步上升,定期存款明显增长。截至2008年6月底,深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567.98亿元,比年初增长1022.66亿元,增幅8.15%。今年受资本市场剧烈震荡和多次加息累积效应显现的影响,深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改去年底“存款搬家”的格局,存款出现回流趋势。股市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收益风险加大,企事业单位和居民更倾向于选择收益相对稳定的银行短期定期存款,致使定期存款出现明显增长。

  3、贷款增长缓慢。截至2008年6月底,深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1033.82亿元,比年初增长927.04亿元,增幅9.17%,比上年同期少增363.31亿元,增幅降低6.38个百分点。。今年央行继续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规模实行按月监测、按季控制,银行年初“早放贷、早盈利”的冲动得到有效抑制,贷款由集中投放转为均匀投放,增长缓慢。

  4、不良贷款实现“双降”。截至2008年6月底,深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40.86亿元,比年初减少49.43亿元;不良贷款率3.1%,比年初下降0.7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深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采取措施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并取得明显成效,陆续收回“三九”系列、“聚友”系列等大额不良贷款,贷款质量状况显著改善。

  5、利润增长态势良好。截至2008年6月底,深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实现税前账面利润254.12亿元,比年初增长90.1亿元,增幅54.93%。

  (二)证券业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截至6月底,深圳共有上市公司102家。今年IPO新上市8家,与上年同期持平,直接融资额25.79亿,比上年同期减少379.53亿元,降低93.6%;共有12家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筹资110.43亿元,比上年同期11家上市公司筹资减少305.12亿元,降低73.4%。

  全市共有证券公司17家,证券营业部193家。总资产3951.56亿元,净资产905.23亿元,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2780.62亿元,累计股票基金交易量64913.38亿元,总主承销金额1019.4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87.94亿元,实现税前利润108.96亿元。

  全市16家基金管理公司(其中7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共管理137只基金。基金总规模为8286.31亿份,较年初减少3.55%;基金资产净值为7289.2亿元,较年初减少42.4%。

  11家期货公司、41家营业部。总资产61.02亿元,净资产10.19亿元,保证金余额为49.08亿元,完成代理交易额41395.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7.47%,实现净利润约63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0%。

  2、深圳证券公司存在的问题

  (1)地方控股较弱,存在严重流失危机

  随着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监管条例》、《证券设立子公司试行规定》的颁布,这一问题集中爆发。深圳17家证券公司中,仅国信证券、平安两家证券公司的控股股东在深圳,其他公司股权已经流落外地,机构流失的危机越来越强。2008年6月30,中信证券已经正式迁移到北京,中投证券、联合证券因证券原因面临被整合的危险,国都证券、华鑫证券实际运营地已在外地,随时可能迁走。如果,中投证券、联合证券在离开深圳,深圳证券公司的资本实力及各项业务指标将与北京、上海拉开差距。

  (2)净资本实力不强,两极分化严重

  深圳证券公司平均资本规模不如京沪。目前京沪政府积极鼓励证券公司或在证券市场上筹集大量资金,或吸引境外战略投资者,进一步扩大资本优势,但至今为止,除了已经离开深圳的中信证券外,深圳再无上市证券公司。深圳证券公司将来有可能在净资本实力、业务规模等多项竞争中落入下风。

  深圳证券公司两极分化情况日益严重。虽然有资净产超过百亿的大型公司,也有净资产仅1-2的小型公司,少数证券公司的龙头地位初步建立,但也有少数证券公司在市场竞争压力下,始终在走下坡路。

  (3)内缺人才培养力,外失人才吸引力

  深圳证券人才增量长期依靠“外援”,人才活力提升处于被动,已有存量证券人才面临较大的流失危机,中端和低端人才没有形成良好的培育机制。同时证券人才国际化水平不高,对高端证券人才吸引力不如京沪。

  证券人才制度存在不太合理和制度缺失现象,人才管理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人才研究基本处在自发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人才信息统计制度、人才工作研究制度等。

  3、证券公司发展的政策建议

  (1)有针对性地扶持证券公司发展核心竞争力,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上市

  针对深圳缺乏规模和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全国性大型证券公司的问题,支持深圳证券公司中的龙头企业,壮大规模,培育1家超一流证券公司和1-2家一流证券公司,应对日后激烈的竞争。鼓励、推动优质证券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疏通主动负载渠道,降低证券公司的资金使用成本;做大做强表外资产业务,提高资产周转率。

  逐步推动证券公司海外业务的发展,支持有条件的证券公司走出去。建议以香港为试点地区,鼓励辖区内有条件的证券公司在港设立分支机构或收购香港本地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通过与外资机构的竞争,提升内资证券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2)吸引内地证券公司将子公司设在深圳

  现阶段,全牌照的证券公司仍将停止新设,但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允许设立专业子公司,建议通过加强奖励力度等优惠措施、主动拜访证券公司控股大股东、当地政府等各种方式,吸引各地证券公司将高端业务的子公司、外资参股子公司等设在深圳。

  (3)扶持证券业务创新发展

  大力政权中央金融调控部门和监管部门的支持,将金融改革开放领域的重大创新放在深圳先行先试,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

  推动深圳证券公司与证券登记公司、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 金融机构及市属国有公司等发起设立证券融资公司,为证券公司提供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信用贷款和证券融通等专业服务。

  (4)抓住历史机遇,注资证券公司,把券商的“根”留在深圳

  新近出台的《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试行规定》规定:证券公司与其子公司、受同一证券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之间不得经营存在利益冲突或竞争关系的同类业务。在此背景下,深圳有两家证券公司(联合证券、中投证券)由于涉及“竞业禁止”的问题,面临着被整合的危险。

  针对联合证券,市政府入主联合证券具有可行性,建议市政府对其注资,取得控股权,支持公司健康发展、成为一流券商。

  因中投证券极有可能被合并,建议市政府在此关键时刻,主动拜访中国建银投资有限公司及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力争把中投证券留在深圳,并争取中投公司将中投证券作为整合汇金系证券资源的基础平台,引入更多的证券公司,同时可考虑参股中投证券。

  (5)制定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加强中低端人才的培养

  对于高端人才,可以考虑给予以下政策:

  一是对于领军人物,适时授予头衔,给予名誉,聘为专家,增强高端人才的归属感。

  二是创新有利于吸引国际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的体制机制。

  加强培养低端人才,可以考虑以下方式:

  一是市政府组织证券公司联合到外地知名高等金融院校联合招聘,集中力量吸引毕业生来深工作。

  二是市政府在知名高等金融院校设立奖学金。

  三是由市政府出面,吸引香港证券培训机构或鼓励创建专门的证券培训学院,开发相关对应证券操作性课程,由各证券公司相关专业人才进行授课培养。

  (6)促进深圳证券公司与本地企业的合作

  建议市政府在市属企业融资中优先选择深圳证券公司作为合作对象,对深圳证券公司给予实质性业务支持。此外,建议成立“深圳企业融资促进会”,推动深圳证券公司与本土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合作。

  (三)保险业运行形势分析

  1、基本情况

  上半年,新增法人机构1家,分公司1家,专业中介机构5家,营销服务部2家。目前,深圳保险市场共有保险主体58家,其中法人机构11家,财产险分公司23家,人身险分公司15家,再保分公司2家,保险控股份公司1家,异地驻深营销服务部6家。另有专业保险法人中介机构147家。截至2008年6月底,全市共有保险从业人员4.5万人,本年新增3000余人,其中保险营销员达3.4万人。

  截止2008年上半年,深圳保险市场累计原保费收入达到128.34亿元,同比增长37.11%。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44.12亿元,同比增长10.23%;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84.22亿元,同比增长56.8%。各保险公司总资产达459.84亿元,较年初增加88.84亿元。保险业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29亿元,同比增长19.75%。

  2、深圳保险市场增幅低于全国的主要原因

  从今年的市场运行趋势来看,业务发展继续保持近年来平稳快速的发展势头,保费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较2007年全年提高2.15个百分点,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低于全国12.19个百分点。深圳保险市场增幅低于全国的主要原因:一是产险市场上车险增幅低于全国。1-5月,车险同比增长14.32%,较全国低6.07个百分点。受股市低迷、年初冰冻雨雪灾害天气等因素影响,深圳汽车销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根据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前4个月全市新增车辆较去年同期下降13.5%,新车销量下降导致保费来源减少。同时,自2月1日起交强险新的责任限额和费率方案实施以来,费率有所下降,加上交强险浮动费率制度因素的影响,实际车均保费有所下降。1-5月,深圳车均保费2995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4元,下降幅度2.73%;全国车均保费1897元,较去年同期上升57元,上升幅度3%。其中深圳交强险车均保费1118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75元,下降幅度3.5%;全国交强险车均保费821元,较去年下降67元,下降幅度8.2%。深圳车均保费下滑的同时全国车均保费在上升,这是深圳车险增速落后全国的重要原因。二是寿险市场上投连险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月,深圳投连险业务同比增长21.3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7.05个百分点,对寿险市场的业务增长贡献率为7.51%,低于全国水平10个百分点。另外,外资寿险公司作为深圳市场销售投连险主力军,业务出现明显下滑,同比下降1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0个百分点,而2007年深圳外资寿险增幅高达104%,高出全国31个百分点。

附件下载

分享到:
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全国商业保理信息管理系统 深圳市金融监管服务平台 广东政务服务网 依申请公开 局长信箱 深圳市创业创新金融服务平台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深圳市教育局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深圳市公安局 深圳市民政局 深圳市司法局 深圳市财政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 深圳市水务局 深圳市商务局 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深圳市审计局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 深圳市统计局 深圳市医疗保障局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 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 深圳市信访局 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深圳市气象局(台) 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