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6日上午,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本场发布会由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邓鸿主持。以下为直播实录:
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邓鸿
主持人邓鸿: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广泛深入宣传广东省“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省新闻办拟举行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也是该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
《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实施。为帮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广东省“十四五”时期金融改革发展部署安排,汇聚境内外金融力量全面推动广东金融强省建设。今天(8月6日),我们邀请到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保监局、广东证监局负责同志介绍《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于海平先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童士清先生,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林平先生,广东银保监局副局长陈晓勇先生,广东证监局副局长黄王侯先生。
现在,有请于海平先生介绍《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总体情况。
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于海平
于海平: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和媒体的朋友们,上午好!经省政府研究决定,《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正式印发实施。根据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安排,我向大家介绍《规划》的主要内容。
首先,先回顾一下“十三五”时期广东金融改革发展的主要情况。
总的来说,在“十三五”时期,广东金融交上了一份亮丽的答卷。在“十三五”时期,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金融工作部署,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投融资结构不断优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有效维护了金融安全,为顺利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是金融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加强。2020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近1万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8.9%,比“十二五”期末提高了2个百分点;金融业实现税收3628亿元,占全省全部税收的1/6。截至2020年末,全省法人金融机构达到360家,全省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达34万亿元。本外币存款余额达26.8万亿元,比“十二五”期末增长了62.5%,本外币贷款余额达19.6万亿元,比“十二五”期末增长108.3%。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突破1000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677家,比“十二五”期末增加256家。保费收入5653亿元,比“十二五”期末增长了近一倍。
二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高,金融普惠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过4万亿元,是2015年的2.8倍,直接融资比例达25%。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达到1.8万亿元,是“十二五”期末的1.6倍;基础设施贷款余额达4万亿元;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5万亿元,都比“十二五”期末有了较大的提升。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约2万亿元,服务小微市场主体188万户;涉农贷款余额1.6万亿元。
三是重大金融改革不断突破,金融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成立国内首家港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首家外资控股基金管理公司、首家相互保险社,获批了国内首家外资全资期货公司。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实施,历时14年争取的广州期货交易所成功获批设立,这个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农信社全部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创建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率先建立绿色金融发展政策体系。率先开展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跨境贸易融资等领域得到有效运用。广东金融高新区已经打造成千亿级金融产业集聚区。
四是深刻把握“双区”建设机遇,金融开放合作迈向更高水平。国家四部门出台的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30条意见”全面落地,自贸区金融开放经验和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2020年全省跨境资金流动规模达1.5万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累计达25万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结算的第一大币种,合格境外投资者(QFLP)基金管理机构也超过了160家,外资金融机构实现了地市全覆盖,我省赴港上市的企业达到276家。
五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实效,金融风险显著降低。建立央地协同、省市联动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七道防线”,建设智能化风险监测平台,强化涉众金融风险源头治理,有力推进广东国投、广州国投、汕特联社等历史陈案攻坚。截至2020年末,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19%,比“十二五”期末下降0.3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73个百分点,通过三年的攻坚克难,我们累计化解农信社历史风险近1300亿元,707家纳入清理整治的P2P网贷机构全部退出运营,非法集资发生率明显下降。
六是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初步建立,行业秩序明显好转。省市两级政府成立了地方金融监管(工作)部门,全面履行地方金融监管职能。建立完善行政许可、现场检查、行政处罚等监管框架,搭建了地方金融机构(组织)非现场监测系统,创新了小额贷款公司分类监管指标体系,规范开展典当行业的年审,规范融资担保机构业务开展、完成经营许可证的换发工作,同时对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机构也进行清理整顿,取得良好效果。
刚才对“十三五”时期广东金融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作了简要的介绍,下面就“十四五”时期广东金融改革的战略导向和发展目标作具体的介绍。
为科学把握“十四五”及未来更长时期内,广东金融改革发展的战略方向和重点领域,《规划》详细阐述了发展环境、指导思想、战略导向以及发展目标,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可以用“123+双10”来进行总结概括。
“1”就是“一个枢纽、三方发力”,携手港澳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加快调整。在金融方面,全球债务水平不断上升,可持续性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欧美日等主要国家央行采取超常规的货币政策,政府债务水平达到历史高点。围绕全球经济治理和金融秩序重构的国家间、区域间博弈竞争不断强化,国际金融体系加快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一批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加速崛起。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城市排名中,大湾区内的香港、深圳和广州分别位列第4、第8和第22位。为应对国际金融格局的快速演变,《规划》提出主动携手港澳把大湾区内各主要中心城市紧密联结起来,打造成一个联通境内外金融市场的国际金融枢纽,发挥在金融科技、创新资本、绿色金融、人民币资产配置和制度创新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成实施更高水平金融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服务产业链全球布局的重要基地。
“2”就是“双城引领、全省联动”,加快建设金融强省。“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我国正在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和中原城市群加快联动发展,经济金融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重新整合。省委、省政府对新时期广东的定位是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广东金融也要据此找准在全国的定位。因此,《规划》明确要加快建设金融强省,按照“一核一带一区”发展布局,从全省角度予以推进。进一步强化广州、深圳金融辐射带动作用,带动珠三角各地市开展特色金融创新;丰富完善汕头、湛江金融服务功能,推动金融资源的适度聚集,形成新的金融增长极;支持粤北生态区以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等为抓手,为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提供更强金融发展动力。
“3”是以“金融改革开放、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生态安全区建设”为三大动力,实现广东金融高质量发展。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金融自身也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提高金融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探索推进金融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增强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抢抓金融数字化发展的潮流机遇,稳健有效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切实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优势;必须更加重视金融安全,金融改革创新和金融科技发展都必须以金融安全为前提,要全面提高金融风险综合治理能力,建立完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实现从“源头”治理风险。
“双10”的第一个“10”,是指抓好壮大金融产业“十项任务”,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巩固提升金融支柱产业地位。截至“十三五”期末,我省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8.9%,一般来说一个产业占GDP的5%以上就算是支柱产业。广东省的金融体系从门类上看还是比较齐全的,但是仍然存在短板,比如说头部金融机构少,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们省内也只有平安、招商和深投控三家金融机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基础设施比较少,今年之前只有深交所,广期所在今年刚获批成立。此外,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专业服务机构也比较少,比如说像评估类、认证类、托管类的机构在省内还不是很多,对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发挥。因此,《规划》提出要完善创新资本链、打造期货产业链、发展跨境“金融通”、打造头部金融机构、壮大银证保金融机构、发展金融科技产业、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建设绿色金融市场、优化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地方金融机构(组织)和金融新业态这十项工程,来丰富壮大整个广东金融产业链条。
“双10”的第二个“10”,是实施“金融+”十大工程,发挥好金融作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血脉”和支撑作用。省“十四五”发展规划围绕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作出了系统的部署规划,广东金融的改革发展必须服务和支持全省发展大局,深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并与之深度融合。对标对表省“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任务,《规划》提出了金融+贸易、消费、科技、高端制造、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海洋、文化、民生、生态共十大“金融+”工程,每个工程要怎么做,都有具体阐述。
按照“123+双10”的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广东金融发展的目标体系,并对2035年的远景目标也做了展望。到2025年,广东金融业重要支柱产业地位和资源配置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金融高质量发展要“走在全国前列”,全省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5万亿元,全省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40万亿元、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30万亿元左右,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争取突破1500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的总数要突破1000家,保费收入力争达到8000亿元。“十四五”这些目标跟“十三五”期末的数据相比基本上都提升了50%左右。
以上是“十四五”规划的战略导向和发展目标,下面就“十四五”时期广东金融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规划》用了六章17节的篇幅详细部署了“十四五”时期广东金融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
在完善区域金融发展布局方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和汕头、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以及粤北生态发展区的金融发展都作了具体规划。强调建设国际金融枢纽的关键在于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要通过南沙、前海、横琴这几个深度合作平台率先在金融开放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提出了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实施“金融倍增工程”。什么是“金融倍增工程”?简单来说,就是要让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金融在全省的占比与经济占比相匹配,目前来看还不是很匹配。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经济总量大概占全省的20%左右,但是它们的金融规模只占全省的10%左右,差了近一倍,因此,需要着力提升粤东、粤西、粤北的金融发展水平,要把金融差距有效缩小。这需要通过扩大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有效投资和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把珠三角以及全球的金融资源引导过去。通过努力,这两年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说湛江、汕尾等地市的信贷增速已经超过了全省及珠三角水平。
在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方面,提出支持深交所打造世界一流证券交易所、围绕广州期货交易所打造完整期货产业链、发展壮大总部金融机构以及丰富地方金融组织等举措,全面提升金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金融资源市场化配置化的能力。其中,打造全期货产业链是此次新提出的一个内容,主要是考虑到广州期货交易所的成立为打造全期货产业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提供了可能性。下一步,将培育新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组建期货与金融市场研究院,建设期货交割库聚集区,加快完善期货产业链。
在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方面,首次详细提出了实现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方式路径,特别是按照总书记“一切金融活动都要纳入监管”的要求,强调要重视对金融科技的监管,建立健全覆盖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框架,强化以合法合规和消费者保护为主的行为监管,着力强化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切实保障个人信用信息安全。
在金融服务新发展格局方面,除了要重点实施“金融+”十项工程之外,还要加强金融资源与政府资金、产业资本的统筹利用,多措并举撬动境内外金融资源。要优化融资结构,除了继续扩大股权、债券融资规模外,还要把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作为新的增长点,在今年上半年我省率先发行了3只该基金产品,实现融资126亿元。
在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开放方面,以粤港澳双向金融开放为核心构建省际、国际多圈层金融合作开放新格局。按照国家部署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构建适应贸易自由化和投融资便利化的金融体制机制。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要重点提升金融监管能力和水平,强化央地协同金融监管、区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和地方金融监管,持续有效监测和化解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和非法集资等重点领域风险,还要通过修复提升粤东粤西粤北金融生态环境、完善“七位一体”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和加强金融法治建设,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
以上就是《规划》的主要内容介绍,也借这个机会,感谢社会各界对广东金融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建设和广东金融强省的建设继续给予关注和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和舆论氛围。
谢谢大家!
主持人邓鸿:谢谢于海平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下面开始提问。
新华社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请问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的童士清副局长,围绕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作出了怎样的区域金融发展布局安排?
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童士清
童士清:广东的金融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无论是在金融资源的规模还是配置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各地的情况也不同,所以我们在规划里面要着重考虑区域金融发展的布局。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一是要对接省委省政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因为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所以金融的布局要围绕经济布局来安排。二是考虑各区域的金融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金融业是一个人才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且具有经营风险特征的产业,所以有的地市适合把金融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但是有一些地市可能还不太适合,这个需要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禀赋来进行安排。三是形成梯度协调、错位发展的金融空间布局,不搞大而全、小而全。根据这样一个思路,金融的空间布局大概有以下五个层面:
一是协同港澳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来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广东在这方面是责无旁贷的。要围绕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目标,加强体制机制和标准对接,促进粤港澳金融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我们考虑要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为主要载体和平台,与港澳共建金融深度合作平台,深化跨境金融的合作。
二是加快提升广州、深圳两个中心城市的金融发展能级。广州、深圳两个城市的金融发展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接下来需要考虑怎么进一步提升这个影响力。我们要高标准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市场改革,强化金融集聚。充分发挥“双城、两市场”的引领作用,带动全省其他区域金融改革创新。
三是强化珠三角金融带动作用。围绕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在珠江东西两岸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金融功能区,在国家级高新区、开发区等开展科创金融先行示范,强化错位发展和功能互补,提高金融资源便利流动和高效配置水平。
四是在汕头、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金融发展极。探索差异化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支持汕头用足用好华侨资源,依托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巩固金融要素集聚优势,辐射带动粤东地区金融发展。支持湛江建设蓝色(海洋)金融创新试验区和北部湾金融资源集聚高地,加大金融对粤西地区海洋产业、临港产业、重化工业的支持力度。
五是加快补齐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金融短板。实施“金融倍增工程”,完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政策支持体系和金融对口帮扶机制,引导珠三角地区金融资源回流反哺。大力推广普惠金融,创新涉农信贷产品、发展农业特色保险,发展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空间布局的总体目标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与香港、澳门在金融发展上错位协同、深度融合,广州、深圳中心城市金融发展能级和全球金融中心排名进一步提升,辐射引领能力进一步增强,珠海、佛山、惠州、东莞、江门、肇庆等地建成一批特色金融功能区,配套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金融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在普惠金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海洋金融等方面形成一批有特色、小而精的先行示范项目,提升金融对当地产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缩小与珠三角地区的金融发展差距。谢谢!
羊城晚报记者提问
羊城晚报记者:请问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林平先生,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进各领域低碳转型是“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请问“十四五”时期,广东绿色金融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有哪些?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林平
林平: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一直以来,广东金融系统基于政策保障、产品和服务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为广东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今年一季度,全省绿色贷款余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截至二季度末已达1.2万亿元;全省绿色金融专营机构持续增加,目前已有25家;绿色融资对接系统依托“粤信融”平台,目前已有绿色企业或绿色项目3138家(个),为企业绿色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此外,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林链贷”“绿票通”“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排污权抵质押融资”等产品,帮助中小微企业更加便捷地获得绿色融资。同时,积极推动金融机构自身运营率先实现碳中和,例如,粤开证券成为全国首家实现碳中和的持牌金融机构,建行中山翠亨新区支行成为全国首家银行业的“零碳网点”。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也是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时期。做好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是新时期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赋予金融体系的光荣使命和重要任务。广东金融系统将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激励机制。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持续对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评价,积极探索评价结果运用。协调推动地方政府建立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库,设立贴息、担保基金,帮助金融机构甄别项目和降低风险。
二是持续扩大绿色融资规模。引导金融机构聚焦绿色低碳领域,对标“绿色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绿色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逐年提升”的要求,在合法、合规的前提条件下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尽快提高绿色信贷占比。充分发挥港澳地区资金成本优势,推动更多广东企业赴港澳发行绿色债券。
三是加强对碳达峰碳中和的金融支持。研究制定《金融支持广东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提高政治站位和战略站位,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绿色建筑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稳妥有序推进对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融资退出,推动投融资结构绿色低碳化。持续推进“零碳网点”示范点建设,推动金融机构自身实现“零碳”运营。在高质量推动大湾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的基础上,分步实现法人银行机构全覆盖。
四是加快推动绿色金融内部管理机制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制定绿色金融发展中长期规划、成立绿色金融服务领导小组或绿色金融业务推进小组、建立绿色金融绩效考核机制,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加快完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支持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绿色分行、绿色支行、绿色金融创新中心、绿色金融实验室、绿色保险公司等专营机构。谢谢!
南方日报记者提问
南方日报记者:请问广东银保监局的副局长陈晓勇先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请问“十四五”时期广东金融将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发展?
广东银保监局副局长陈晓勇
陈晓勇: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大家都知道,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命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十三五”时期,我省金融业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服务民生能力显著提高。刚才海平局长也介绍了“十三五”期间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今年以来,广东银行业保险业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努力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截至6月末,广东银保监局辖内各银行投向实体经济的贷款余额8.55万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高于“十三五”期间实体经济贷款平均增速6.5个百分点。在推进创新发展方面,我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59%和27.6%。在促进协调发展方面,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银行机构设立乡村振兴内设机构401个,我们也设立了全国首家乡村振兴支行;辖内县域各项贷款余额1.15万亿元,存贷比比年初提高了2个百分点。农业保险涌现出一批全国首创特色农险产品,为特色农业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20亿元。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辖内银行、信托、保险建立了各种类型的绿色金融专营组织,上半年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的增量占全国超过1/10。在加强开放发展方面,着力推动广东外贸稳增长,辖内外贸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长18.6%,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同比增幅29.5%。在普惠金融和保障民生方面,辖内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9万亿元,同比增长37.5%;大病保险承保超7000万人,承保范围居全国首位;城市定制医疗险覆盖全省14个地市,累计参保人数1550万人次。
“十四五”时期,广东银保监局将按照中国银保监会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引导广东银行业保险业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十四五”规划的要求,深入贯彻“1+1+9”的工作部署,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加强科技自立自强的金融支持。持续扩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投放。大家都知道,科技型企业的研发周期、生产周期比较长,所以我们现在引导推动银行要把信贷的周期跟科创企业的生产周期、研发周期匹配起来,所以要增加中长期贷款及信用贷款的投放。鼓励银行业发展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稳妥开展外部投贷联动,强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创新。过去这几年,广东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我们正在推线上质押登记,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质押对于小微科技企业的信用支持。鼓励保险资金、符合条件的资管产品投向支持科技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
二是加快推动普惠金融提质增效。通过银行机构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和金融产品创新,完善“政银担”“政银保”等合作机制,进一步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方式,提高融资便利性。
三是发展绿色金融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牢固树立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将环境、社会、治理要求纳入授信等业务全流程,大力支持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尤其是我们鼓励银行保险机构通过设立绿色专营机构提升绿色产业专业服务能力,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强化绿色金融创新,实现绿色信贷、绿色保险规模持续增长,服务绿色发展能力持续提高。特别是绿色保险,这一块还是一个探索起步的阶段,这一方面我们会加大力度推动创新。
四是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在全面完成农信社改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机制,推动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主力军作用,鼓励银行保险机构设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实现乡村振兴领域信贷投入持续增加,农业保险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五是着力构建民生金融保障网。加强对教育、医疗、水利、交通、文化、旅游等领域的金融服务保障。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的融资支持。大力发展大病保险、巨灾保险,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支持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提升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提高人民群众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满意度。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请问广东证监局黄王侯副局长,这次“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提高直接融资等多个发展目标,广东接下来将具体采取哪些工作措施来更好发展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谢谢。
广东证监局副局长黄王侯
黄王侯: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扩大直接融资、服务实体经济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根本任务。“十三五”期间,我省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全省累计新增境内上市公司260家,新增家数较“十二五”期间增长近90%;各类企业通过境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金额超过3万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了2.4倍。
今年以来,随着以注册制改革为核心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向纵深推进发展,我省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可以说是喜事连连,开局良好。广期所挂牌设立,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合并;企业上市挂牌数量继续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到现在,新增A股上市公司58家,同比多增29家,新增新三板精选层公司4家;直接融资规模持续扩大,各类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融资7432亿元,同比增长27%。截至目前(8月5日),我省共有境内上市公司73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45家。
“十四五”期间,证监部门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及证监会工作部署,与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单位密切协同,多措并举,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重大平台建设。支持深交所创新改革发展,高标准建设广期所,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规范创新发展。
二是推动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围绕科技创新、区域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加大力度持续推动优质企业上市,引导符合条件的新三板企业到精选层公开发行挂牌和转板上市。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增发股票、发行公司债、资产证券化产品及基础设施REITs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三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辅导监管,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督促各市场主体归位尽责,切实把好上市入口关;支持上市公司聚焦主业规范发展,通过再融资和产业化并购重组做优做强;持续开展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加强上市公司风险监测排查化解,支持上市公司通过重组重整化解风险,稳妥推进退市制度改革落地。
四是支持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发展。支持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增强资本实力,提升业务能力、服务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支持基金管理公司丰富权益类基金产品,积极参与基础设施REITs等试点,提升财富管理能力。规范发展私募股权市场,优化私募基金机构发展环境,推动私募基金机构与中小企业投融资项目、地方产业引导基金的对接。
五是增强资本市场工作合力。持续完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发展协作机制、私募基金央地协作机制、风险防范协作机制和打击证券违法活动执法司法协作机制,将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目标与我省经济发展全面结合,推动资本市场重大改革在我省落地落实。谢谢!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提问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提问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林平先生,请问在“十四五”期间,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金融科技的守正创新发展,使得金融科技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和百姓民生呢?
林平: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将从金融科技创新审慎监管、数据规范应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等方面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助力广东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在金融科技创新审慎监管方面,持续完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有效推动金融科技守正创新。经过一年的努力,广州已将两批共计9个创新项目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应用场景覆盖监管科技、普惠金融、智慧金融、跨境贸易结算、风险防控等领域,体现了金融科技兼容并包、融合赋能的特点。一是着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金融服务难题。例如,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信贷模型,多维度采集、挖掘企业生产经营数据,建立贷后监测模型,提高信贷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二是提升跨境结算业务的风控水平,助力“稳外贸”。例如,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所、招商银行广州分行等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可信联盟链,将相关信息上链存证,辅助银行对报关信息进行真实性核验,增强收付汇业务中欺诈风险的识别能力,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收付汇结算服务。三是运用监管科技手段提升金融监管专业性、穿透性。例如,外汇局广东省分局运用神经网络、知识图谱等技术构建广东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规则化分析,穿透业务表面,捕捉信息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及规律性,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线索,为防范化解风险提供有力保障。
在数据规范应用方面,扎实开展金融数据综合应用试点,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隐私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通过数据规范共享、数据能力建设、普惠金融、智慧金融、数字风控等五大任务,加快金融业数据能力建设,推进金融数据分级分类、高效治理、安全共享,实现跨层级、跨领域数据融合应用,促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增强金融惠民利企能力。
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方面,一是推进移动金融客户端无障碍服务建设。推动金融机构针对乡村地区、老年人群、弱势群体等的特殊需求,从简洁性、易用性、稳定性、智能化等角度对移动金融客户端进行系统改造和产品设计,增加大字版、方言版、智能语音、智能搜索、使用辅助等功能与服务。二是建设移动支付示范镇。加大行政村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线下自助缴费机具投放力度,推进线上开放式缴费平台建设,发展银行线上智能代扣业务,实现水、电、燃气、供暖等缴费项目“一站式”办理,解决“跑腿缴费”“人工记账”“人工代缴”等农村地区的缴费问题。谢谢!
香港大公报记者提问
香港大公报记者:请问广东证监局黄王侯副局长,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请问该意见对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有哪些指导意义,广东已采取了哪些工作举措来落实该意见?谢谢。
黄王侯: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意见》是资本市场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办、国办名义联合印发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专门文件,《意见》明确了“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是“十四五”期间全方位加强和改进我省证券监管执法司法工作的行动纲领和基本准则。
《意见》印发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快速作出决策部署,要求广东证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凝聚合力,积极推动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目前相关工作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办了一批重大违法案件。今年以来,广东证监局共主办案件50件,包括广州浪奇财务造假等重大案件8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1份,罚没款金额合计约5006万元,同比增长349.37%。其中,在证监会系统首次适用新证券法对广东榕泰财务造假案实施行政处罚,罚款金额合计达1450万元,显著提高了证券违法违规成本,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二是协同加大刑事追责力度。省公安厅、证监部门合作搭建案件信息共享常态化协查机制,为省内协同打击证券违法犯罪发挥了关键作用。今年以来,广东证监局已将3起涉嫌证券犯罪案件和2起案件线索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三是推动首单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平稳启动。在有关各方推动支持下,广州市中院于4月16日发布康美药业特别代表人诉讼权利登记公告,并于7月27日开庭审理了康美药业特别代表人诉讼案,标志着全国首单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取得重要进展。
四是持续高压打击非法证券期货活动。证监部门不断加强与公安、广电、通信管理、网信等部门的监管协作,开展“非法荐股”“杀猪盘”等多个打非专项行动,有效遏制非法证券活动蔓延的势头。上半年,广东证监局协调清理封堵场外配资平台30家,协调关停场外配资平台查询网站“配资头条”,公安机关侦破“嬴证策略”配资平台案件,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
五是大力推进私募投资基金风险防范处置联防联控。目前,我省已建立促进私募基金规范发展协作机制,以央地监管协作新模式大力开展私募基金风险防范处置工作,凝聚合力妥善化解风险。
六是稳妥推动退市制度改革落地。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针,对退市制度改革广东落地工作作出明确部署。证监部门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切实加强退市监管,将缺乏持续经营能力、严重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及时清出市场,同时拓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破产重整、主动退市等多元退市渠道,加快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今年以来,我省共有4家上市公司触及强制退市条件,实现平稳退市,1家B股公司通过吸收合并主动退市。此外,还有5家上市公司进入破产重整或预重整程序,有望通过破产重整出清风险。谢谢!
主持人邓鸿: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在这里我要感谢广东大厦的工作人员加强对发布会现场消毒杀菌的防控保障力度,同时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在目前散发病例时有发生的情况下,配合我们在进场期间的体温检测、查验“粤康码”和全程佩戴口罩。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
(来源: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