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以下简称”新标“)调整内容主要包括:
行业大类由 16 类减少为 9 类
60% 的企业行业分类维持不变;部分行业兼并为一类,如餐饮和住宿业合并为同一行业大类;增加了”教育“、“卫生”等之前没有覆盖到的行业;行业性质或特征相近的行业归并划型;不属于中小企业扶持重点领域的“组织管理服务”(属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门类,主要包括“企业总部管理”“投资与资产管理”“资源与产权交易服务”等资产密集型行业小类)采用建筑业指标划型,降低其小微企业占比。
双指标“并集”转“交集”
即双指标同时低于微型、小型、中型企业的阈值标准,才能划入相应规模类型,强调“小企业要有小企业的样子”。这样可有效解决从业人员少、营业收入高或资产总额大的企业划入中小企业的问题,更为客观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并可降低从业人员统计口径对企业规模变化的影响。
定量指标阈值调整
中小企业划型的定量指标分从业人员和财务指标,从业人员调整的比例较小,财务指标阈值得到大幅上调。考虑到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并集转交集“的影响,官方认为新标实施后,大中小微企业类型分布比例相对稳定,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分布维持相对合理比例。所有行业的规模(限额)以上企业中将不再含有微型企业,微型企业均为规模(限额)以下企业。
增加定性标准
为解决实践中大型企业所属子公司因符合中小企业划型定量标准,挤占中小企业有限的政策资源或悬空大型企业法律责任义务问题,借鉴欧美日等设置中小企业独立经营方面定性标准的经验,增加“定性”标准,即规定“符合中小企业划型定量标准,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大型企业。
单个大型企业或大型企业全资子公司直接控股超过50%的企业;两个以上大型企业或大型企业全资子公司直接控股超过50%的企业;与大型企业或大型企业全资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同一人的企业。”将大型企业所属或直接控制企业排除在中小企业之外。
增加中小企业规模类型自我声明及认定内容
划型标准》修订中明确“中小企业规模类型采用自我声明的方式,企业对自我声明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同时,明确“在监督检查、投诉处理中对中小企业规模类型有争议的,有关部门可以向有争议的企业登记所在地同级负责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综合管理部门书面提请认定”。
建立划型标准的定期评估制度
中小企业发展综合管理部门、国家统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每5年定期评估,根据评估情况适时修订。
关注深圳金服平台公众号,回复“划型”获取《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征求意见稿原文
(来源:深圳金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