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深圳市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 媒体解读

中国金融新闻网:正确评估风险是科技金融发展关键所在

时间 : 2023-12-06 17:23来源 : 中国金融新闻网

  切实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近日,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技金融工作,人民银行、科技部、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四部门联合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强调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科技部门和金融机构多措并举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高端制造业贷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等持续保持较高增速,科技型企业信贷融资便利性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6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5万亿元,同比增长41.5%,连续3年保持30%以上的较高增速;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为2.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4%,连续3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36万亿元,同比增长25.1%,连续3年保持25%以上的较高增速。

  科创板、北交所建设和注册制改革深入推进,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券发行规模持续扩大,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更加通畅。截至今年6月底,科创板上市企业542家,总市值达6.72万亿元;北交所上市企业204家,总市值超2668亿元;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券余额约4500亿元。

  与此同时,科技保险、融资担保、创业投资等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科创金融生态体系加快培育。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高新区科技金融试点等有序推进,为探索科技金融新路径、新模式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在金融的助推下,中国正在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刚刚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显示,尽管全球创新格局保持亚美欧三足鼎立态势,但科技创新中心东移趋势更加显著。2023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第10位,较上期提升3位,是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

  总体来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持续加大、广度迅速拓展、精度不断提升,科技、产业、金融相互塑造、紧密耦合、良性循环的格局正在形成。不过,科技创新这项探索性的工作存在着难以预测的风险,投入资金回报周期较长,且未必会有产出,这些风险特征导致了当前科技金融发展滞后于科技创新的速度。谨慎对待风险的同时也应看到,科创企业一般具有高成长、高回报的特点。因此,处理好支持科技创新与金融风险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写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的关键。

  对于这一关键问题,此次四部门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强调,金融管理部门、科技部门、金融机构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会做好科技金融工作的重大意义,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

  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要在推动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上下功夫。针对科技创新过程中,科技企业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金融支持与多样化的风险分散机制。因此,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持续推动完善包括信贷、债券、股票、保险、创业投资、融资担保在内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同金融机构应立足自身优势、机构定位,充分释放对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比如,进一步发挥保险机构的风险分担功能,支持保险公司推广研发费用损失险等科技保险、发展专利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鼓励保险机构推出、推广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综合保险、软件首版次质量安全责任保险等。

  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金融机构要在提升自身风险管控能力上下功夫,进而不断提高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从外部环境来看,需要加强科技公共信息共享、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评估交易等配套支撑,健全科技金融统计和评估体系。通过专业支持,对“看不懂”“摸不准”的风险形成正确判断。从自身能力来看,各类金融机构应通过自身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产品服务、风险管理和组织机构体系,优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绩效考核、尽职免责等政策安排,增强金融支持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方案明确,重在落实,多地已经开始行动。四部门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后,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等部门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落实上海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各项措施,加快推进上海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各项举措,更好服务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会同当地多个相关部门出台的《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实施意见》明确,2023年至2025年,辽宁省科技型企业贷款累计投放规模不少于3000亿元,各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速不低于10%,精准有效助力辽宁省科技型企业健康发展和全省产业结构升级转型。预计接下来一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将持续推动科技金融工作,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金融力量。

附件下载

分享到:
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全国商业保理信息管理系统 深圳市金融监管服务平台 广东政务服务网 依申请公开 局长信箱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深圳市教育局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深圳市公安局 深圳市民政局 深圳市司法局 深圳市财政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 深圳市水务局 深圳市商务局 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深圳市审计局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 深圳市统计局 深圳市医疗保障局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 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 深圳市信访局 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深圳市气象局(台) 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