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登 摄
4月14日深圳正式启动“金融方舟”,加强政府、银行、企业多方合作,引导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这是深圳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三个循环”的重要举措,对深圳复工复产,恢复和提升产能具有精准“滴灌”和托底护航的示范作用。
深圳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城市,也是全球产业链保畅通、保循环的重要枢纽城市。此次开启“金融方舟”是对实体经济的有力驰援,将对维护深圳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起到解堵点、增效能的“润滑”功能。
实体经济作为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期停摆,也不能长期低位运行,必须尽快回归到常态化的良性循环。实体经济的高质量运行离不开金融体系的保障服务,在目前错综复杂的产业环境下,金融服务需要在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等指标上全方位支撑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深圳实体经济只有在整体循环中才能实现高质量、高效能创新。要抓住“循环”这一关键点,通过金融循环带动产业循环,通过产业循环带动市场循环,通过市场循环带动经济社会回归优质高效轨道。
此次启动“金融方舟”得益于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联合发力。在严峻复杂经济形势下,深圳政府“有形之手”积极作为,主动担当,通过逆周期宏观政策托底稳市,力挺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起到激活一池春水的作用。通过政府产业大数据,提升融资对接的透明性和有效性。政府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凝聚各方资源要素,起到了稳盘增信的作用。围绕银企对接,政府营造良好环境,引导市场“无形之手”发挥更大作用。企业作为微观主体,保持自主决策,自主适配。中小企业和金融资源按照市场机制对接、市场规则有效组合,有利于形成高质量可持续的新动能、新产能。
金融对稳实体稳预期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此次启动“金融方舟”带来的融资流量,对实体经济具有精准施策,倍增放大的关键作用。深圳要用足宏观政策资源,打通输血供氧的最后一公里、最后100米。“金融方舟”推动银企对接,调动多方金融机构,金融活水总量合理充裕,签约产业企业侧重基本民生和创新扩能。针对企业融资难和流动性问题,在展期续贷、减费降息、风险保障、担保增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丰富了金融“工具箱”,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更多深圳方案、深圳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