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6日
首页 > 专题专栏 > 打击非法集资 > 新闻动态

这十种套路,都是非法集资!

时间 : 2019-10-11 11:53来源 : 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近年来,不法分子犯罪手段不断翻新,打着艺术品投资、网络科技、养老保健等投资理财的幌子,行非法集资之实,致使不少投资者受骗上当。

  为了让更多市民认清其金融诈骗本质,青岛市处非办、青岛市公安局、青岛市中级法院现联合发布十起非法集资典型案例。

  案例一:“投资实体企业”名义非法集资案

  2017年10月份,平度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接群众举报:青岛中恒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刘某等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同年10月份,将该公司业务经理王某某等11人抓获并刑事拘留,2018年3月19日,将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某(男,37岁,陕西省山阳县人)抓获。

  经查,自2011年“中恒投资”平度分公司成立后,刘某组织业务员对外宣传称,投资该公司资金安全、利率高、公司有实体企业等,吸引公众投资,大肆开展非法集资活动,并以“中恒投资”平度分公司名义与投资人签订借款合同,每月支付利息,参与群众580余人,涉案金额7200余万元。2018年4月,该案移送平度市人民检察院审查,现平度市人民法院正对该案进行审理中。

  案例二:“民间借贷”名义非法集资案

  2006年至2011年11月期间,犯罪嫌疑人李某单独或先后伙同犯罪嫌疑人樊某等人以青岛福元运通公司从事民间借贷、经营资金等业务的名义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且声称借出资金有抵押保证安全。李某等人在没有任何资金保障及实际经营项目的情况下,通过报纸、广告及口头宣传等途径,以月息3.5%等高息回报为诱饵,先后骗取尹某某等247人投资款人民币共计5.2亿余元,造成损失共计人民币1.8亿余元。

  被告人樊某先后介绍徐某某等32人向李某处集资1.08亿余元。2016年2月25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以集资诈骗罪一审判处被告人李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被告人樊某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案例三:“艺术品投资”名义非法集资案

  2014年6月起,青岛某健康咨询公司以销售艺术品、预订养老床位等业务为名,通过发传单、推介会、发放福利等宣传方式,吸引社会群众(主要是中老年人群)成为公司的客户,在没有艺术品实物交易的情况下,签订《艺术品交易合同》,进而承诺以资金占用费名义,根据客户的投资金额定期返还年利率10%-16.3%不等的固定回报,合同期满后返还客户投资本金。

  被告人吴某某、孙某某等人分别作为公司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向多名群众吸收资金400余万元。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吴某某、孙某某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均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分别判处三年至一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案例四:“产品体验”名义非法集资案

  2010年8月,被告人孙某某加盟北京某科技公司,在青岛成立了北京公司特约代理店,公开对外吸收公众存款。

  投资产品体验费每份5500元,缴费一个月后返还3000元,第二个月返还2500元,另外每份再给450元服务费,同时提供一些产品体验。期间,孙某某共吸收180余人存款共计4200余万元。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孙某某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

  案例五:“投资种植、养殖项目”名义非法集资案

  青岛聚隆基林业实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刘某某自2004年至2012年期间,采用“出售林权”和“合作托管”的方式向社会吸收资金,通过业务员和投资客户口口相传的方式向社会宣称投资速成林的高回报,以每7年为周期,5亩为单元,每亩5000元至6000元不等价格向林主出售公司种植的林地,承诺到期后保证每亩出材量不低于10立方米,每亩地可以获得5000元左右高回报,吸收其他受害人投资购买林权。经审计,自2004年至2012年通过出售林权共吸收资金9200余万元。

  2016年1月25日,刘某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刑事拘留。2017年7月19日,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判决,刘某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

  案例六:“消费返利”名义非法集资案

  2017年上半年,济南市公安局章丘区分局民警在日常风险排查中发现,辖区内某家居购物广场有限公司以“零元消费”为名,通过宣传册、电视、微信、口口相传等方式公开向社会宣传,以承诺分期返还客户本金及高额回报为诱饵,大量吸收公众存款,涉嫌非法集资。

  2017年7月27日,章丘区公安分局对该公司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调查。该公司自2014年至2017年11月共向社会吸收资金22.4亿元,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2018年3月,济南某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被移送章丘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案例七:“投资养老、文化产业”名义非法集资案

  2018年5月,南京市公安局通报对江苏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立案侦查。2014年开始,犯罪嫌疑人先后以投资、老龄产业、文化发展等名义成立多家公司,并分别在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等地注册设立300多家关联公司及客服中心,在不具有吸收存款资质的前提下,以散发传单、口口相传的形式,主要面向中老年人群体,以提供养老、家居服务为名,签约缴纳“服务保障金”、承诺按投资金额大小获得8%-13.5%的收益,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案件涉及江苏省4万余名投资人,金额约50亿元,南通市设有分公司5个。2018年7月,崇川、港闸警方分别对辖区分公司负责人立案侦查。

  案例八:“销售纪念币”名义非法集资案

  2014年4月以来,犯罪嫌疑人朱某、祁某某以西安远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西安远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金昌分公司名义,采取“亲戚介绍亲戚、朋友,员工介绍亲戚、朋友,朋友介绍朋友”或非法发售纪念币的方式,许诺支付2%至6%不等的利息吸收投资人资金,截止2015年11月,共吸收93名投资人2300余万元,由朱某通过澳大利亚“AETOS”外汇交易平台账户进行外汇买卖操作,从中抽取佣金,牟取利益。2015年10月开始,朱某以不能正常结汇为由,不再给投资人返利并退还本金。

  至案发日,除去已经支付的利息、折返及退还的部分本金,造成投资人直接经济损失1357万元。2017年4月,犯罪嫌疑人朱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并处罚金8万元。

  案例九:“投资高科技产品”名义非法集资案

  2017年1月份以来,江苏酷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一号医未”网络平台以销售蓝莓矿物酵素产品为名,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吸收投资,其基本经营模式是该公司向公众出售每盒蓝莓矿物酵素3000元,购买者每日可以获取100元返利,连续返利40个工作日,购买者的直接推荐人、次级推荐人、三级推荐人均可以获取不同的提成。本案犯罪嫌疑人20名,均已受到法律严惩。

  案例十:“外汇买卖”名义非法集资案

  2011年12月至2015年10月间,原上海鼎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魏某某在互联网上宣称上海鼎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系新西兰AEC公司代理商,客户可投资至AEC平台买卖外汇,由上海鼎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代为操盘,操盘盈亏与客户无关,客户额年化收益为24%,向全国招收代理商。后张某成为上海鼎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通地区代理商,并从被告人魏某某处分得提成。

  魏某某、张某在未取得中国银保监会许可、未获准从事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情况下,借以上述炒国际外汇为名,承诺固定收益,保证本金安全,以委托理财方式,向南通市崇川区等地区不特定人员30余人,吸收存款人民币5600余万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3600余万元。

  经崇川区人民法院判决,魏某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张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警方通过调查发现,投资人的心态具有普遍性。他们有的对投资项目根本一无所知;有的被高利诱惑失去理智;有的盲目跟风;也有人尽管意识到这可能是个骗局;仍抱着“赚一把就出来”的侥幸心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李玫瑾:

  很多人也有很高的学历,平时也表现非常理性,但是他们总是觉得,我捞一把就走。事实上,当他进去真正捞到的时候,他又会觉得这么容易,我就再捞一把,就类似于进赌场,但最后本金都没了。

  警方揭秘“骗局六大障眼法”

  为了更好地让公众识别骗局,公安机关以经典案例揭秘了“骗局6大障眼法”。

  1、编造虚假项目

  据公安机关统计,非法集资者大多通过注册合法公司或企业,编造各种虚假项目或订立陷阱合同,以签订合同、投资理财、投资入股等名义,将人骗入泥潭。

  2、谎称创业创新

  在近年破获的非法集资犯罪案件中,很多都是打着响应国家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扶贫互助等旗号,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的幌子,吸引投资人的骗术,让人防不胜防。

  3、承诺高额回报

  暴利诱惑,是所有非法集资者欺骗公众的不二法门。为了吸引公众,非法集资者在集资初期往往会“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有些回报率甚至高达数十、上百倍。

  4、虚假宣传造势

  利用网站、博客、论坛等新媒体平台和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聘请明星代言或制造伪名人效应传播虚假信息,也是迷惑公众视线的一种常用手段。

  5、藏身虚拟空间

  借助虚拟网络,将“去中心化”“开放源代码”等时髦概念作为投资的“噱头”,通过编造故事、设计模式等手段来吸引投资者的眼球。

  6、利用亲情诱惑

  实际案例中,大部分非法集资的投资人都是在亲友的劝说下参与的,尤其是中老年投资人。非法集资者一般通过收取保证金、约定到期返还保证金,并提供免费入住养老基地服务或给予养老补贴的方式,非法集资。

  (来源:证券时报、CCTV、浙江经侦)

附件下载

分享到:
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全国商业保理信息管理系统 深圳市金融监管服务平台 广东政务服务网 依申请公开 局长信箱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深圳市教育局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深圳市公安局 深圳市民政局 深圳市司法局 深圳市财政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 深圳市水务局 深圳市商务局 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深圳市审计局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 深圳市统计局 深圳市医疗保障局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 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 深圳市信访局 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深圳市气象局(台) 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