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投资者教育

破局公募基金“旱涝保收”痼疾

时间 : 2025-05-15 17:15来源 : 经济日报

  日前,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直击公募基金行业长期存在的“旱涝保收”“规模至上”等结构性矛盾,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推动行业生态重构。此次改革,不仅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优化结构的关键一环,更是督促基金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本源,提升广大投资者获得感的重要举措。

  改革的核心逻辑在于重构行业价值链。长期以来,公募基金行业存在“基民不赚钱而管理费分文不少收”现象,根源在于资产管理价值链断裂。在传统固定费率模式下,基金公司无论业绩好坏均按规模刚性计提管理费,形成“旱涝保收”的局面。这种制度性套利,扭曲了激励机制,使得行业过度追求规模扩张,忽视了投资者回报。

  此次改革,建立管理费与业绩基准的弹性联动机制,打破“躺赚”管理模式。实行业绩基准挂钩型浮动管理费,是行业收费模式的历史性改革。将基金公司的收益与投资者回报深度绑定的机制创新,本质上是对行业“信义义务”的制度化落实,旨在终结“旱涝保收”“规模至上”的旧玩法,推动行业回归财富管理本质。

  改革直指行业核心驱动力,建立长周期考核与薪酬追索机制。基金公司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适当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的考核权重。同时,对基金投资收益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明确3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并引入投资者盈亏占比、基金利润率等指标。

  这一系列调整,标志着行业评价体系从“机构本位”向“投资者本位”转变。考核模式的调整,不仅有效抑制基金短线投机行为,更是对行业价值观的重塑。当管理费与业绩挂钩,薪酬与回报深度绑定,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将实现统一,从而推动公募基金从“规模竞赛”向“价值创造”转型,切实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

  为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后续将出台多项配套细则。其中,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尤为关键。清晰的业绩比较基准,将有效避免“挂羊头卖狗肉”的风格漂移问题,帮助投资者更准确评估基金表现。

  改革不会一蹴而就,还将根据实践的反馈而不断优化和深化。从中长期来看,市场投资风格将更趋稳健,这不仅能增强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信心,还将吸引更多长期资金流入股市,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公募基金也有望真正成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器”和居民财富的“守护者”,实现行业发展与投资者利益的共赢。

  (内容来源:经济日报)


附件下载

分享到:
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全国商业保理信息管理系统 深圳市金融监管服务平台 广东政务服务网 依申请公开 局长信箱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深圳市教育局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深圳市公安局 深圳市民政局 深圳市司法局 深圳市财政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 深圳市水务局 深圳市商务局 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深圳市审计局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 深圳市统计局 深圳市医疗保障局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 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 深圳市信访局 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深圳市气象局(台) 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