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年,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067.21亿元,同比增长3.6%,占GDP比重12.7%;金融业实现税收(不含海关代征和证券交易印花税)1314.8亿元,同比增长17.5%,占全市总税收的22.37%,金融业对全市税收的贡献超过制造业(20.30%),成为全市纳税第一的产业。年初以来,全市新引进分行级以上持牌金融机构26家,其中法人持牌金融机构8家。截至12月末,全市持牌金融机构总数465家,其中法人金融机构196家。在2018年9月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的第24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深圳由上期的18位上升至第12位,在国内城市中仅次于香港(第3位)、上海(第5位)和北京(第8位)。
(一)银行业方面。截至12月末,深圳银行业资产余额8.02万亿元,同比下降4.37%。全市银行业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58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33万亿元,同比增长13.70%。2018年全年,深圳银行业实现净利润1212.10亿元,同比增长5.74%。全市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439.35亿元,同比增速16.08%,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38个百分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67.94亿,比年初减少8.5亿,不良率0.72%比年初下降0.22个百分点,达到“两增两控”[“两增”指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两控”指合理控制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水平和贷款综合成本。]新要求。
(二)证券业方面。截至12月末,深圳22家证券公司总资产14,601.58亿元,净资产3,962.40亿元、净资本3,216.35亿元,均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上海。实现营业收入548.58亿元、净利润186.85亿元,位列全国第一,但分别同比下降9.80%和18.23%。上市公司方面,深圳共有境内上市公司285家,其中主板80家、中小板116家、创业板8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4.60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北京;新三板挂牌公司642家,占全国的6.01%,其中创新层50家。2018年全年,深圳辖区新三板挂牌公司交易成交额74亿元,仅次于北京、上海,其中创新层挂牌公司交易成交额44亿元,仅次于北京。
(三)保险业方面。截至12月末,深圳市场共有保险法人机构27家,较去年增加2家,法人机构数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法人机构总资产位居全国第二。全市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91.51亿元,同比增长15.71%,超过年初预估值(15%),但增速不及去年全年(23.41%)。其中,财产险保费380.35亿元,同比增长23.35%,人身险保费811.16亿元,同比增长12.44%。与全国对比来看,保费增速较全国平均水平(3.92%)高11.7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