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过往30多年的创造奇迹之路,金融业保驾护航,功不可没。如今,深圳经济社会进入新一轮转型期,追求有质量可持续增长成为发展主旋律,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的金融业更是重任在肩。
围绕着转型升级和有质量发展的主题,我市金融业身先士卒,敢闯敢试:全市金融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日益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金融业总资产近5万亿元,约占广东省金融业总资产的三成,贡献了全省金融业利润的四成以上;2011年实现增加值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占全省金融业增加值的一半;税收贡献继续稳居四大支柱产业之首……今年6月,深圳市荣获2012年广东省“金融稳定奖”。
本期报道即是对我市金融业“创造深圳质量 打造质量强市”活动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的全面展示,敬请垂注。
货币政策“指挥棒” 牢牢指向实体经济
置身于前所未有、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金融业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研判形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记者采访获悉,作为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者的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紧密结合深圳实际,认真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增长向常态回归,推动金融机构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
货币政策指向明确
通过对各种工具的灵活运用,金融业货币政策的指挥棒牢牢指向实体经济发展。
首先,人民银行深圳中支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工具,加大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信贷调控力度,如根据差别准备金调控规则匡算深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全年合意信贷增量,确保信贷增长与经济发展和通胀调控目标相适宜;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窗口指导,通过逐家约谈、召开专题会议等方式,突出调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等。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深圳中支联手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深圳市政府共同签署《借助银行间市场助推深圳市经济发展合作备忘录》,为广大中小企业发行区域集优债提供了便利,深圳成为全国第五家签署该协议的城市。同时,深圳中支继续组织推进“评信通”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大力推动该平台在深莞惠三地的共建及共享,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加“贴身”的金融服务。在辖区信贷调控中,将有限的信贷合意增量向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小型金融机构倾斜,适当增加其贷款能力,为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金融稳定凸显有质量发展
实现有质量发展,金融稳定被提升到更显著的位置。据悉,人民银行深圳中支实施了多项有效措施:
一是探索完善金融机构开业管理,2011年对辖内8家金融机构的开业管理取得良好效果。二是规范推进综合执法检查,凸显了人民银行依法加大金融监管力度的理念。三是切实推进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制度,目前该制度已成为人民银行及时掌控重大深度金融信息和规范金融业信息报送管理的重要平台。四是探索建立金融机构综合评价体系,此举对规范银行业机构合规经营、加强金融风险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已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灵活的监管措施,确保深圳金融业资产总量与业务规模双双快速增长。至去年末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5095.78亿元,同比增长14.83%;本外币贷款余额19244.68亿元,同比增长15.09%。两项指标分别居全国主要城市第4位和第3位。银行间货币市场成交额占全国比重为6.77%,位居第三位。
银行业战略转型护航地方经济
作为重要的全国性金融中心和金融创新中心,近年来深圳对金融机构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市金融机构总数已升至254家,其中法人总部机构86家。
数量的增长也伴随着提升发展质量的需求,特别是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有两大课题亟待破解:一是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化解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打造创新创业“发动机”;二是要以实体经济为依托,加快金融产业升级的步伐,提高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效率。
在市政府和深圳银监局的强力推动下,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推进银行业战略转型,着力推进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要的金融创新,把提升市民金融消费和服务的满意度、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作为重中之重,将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创新型企业发展作为业务发展的战略重心,努力实现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的升级跨越。
金融创新深度和广度得以延展
进入秋季,深圳金融机构角逐年度金融创新大奖的热情再度升温。
记者从深圳银监局获悉,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服务经济转型为主线,深圳银行业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和银行战略转型,秉承“简单、实用、透明”原则,不断延伸金融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创新数量和质量也明显提升。
目前,我市银行业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特点的产品服务创新日趋活跃,顺应“管家式”金融需求的业务模式创新蓬勃兴起,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和服务便利性的创新层出不穷,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和作业效率的流程创新持续深入,促进资本节约和质效提升的管理创新卓有成效,依托数据资源增值开发的业务创新不断突破,尝试远程办理复杂业务的创新崭露头角。
创新型企业备受银行厚待
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成为银行业着力扶持、格外优待的群体。我市银行业充分发挥金融的培育作用,引导银行和社会资金持续陪护它们的成长:
大力建设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目前,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已设立专注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金融专营机构3家,这标志着深圳银行业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服务进入更加专业化、人性化、标准化阶段。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深圳银行业为各类企业量身定做金融服务解决方案:针对处于初创期的企业,推出了形形色色的信用贷款或低抵押要求贷款产品,如“孵化贷”等,解决草创期企业资金匮乏的燃眉之急;针对已经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和实力的企业,推出了一系列包括固定资产贷款、中长期贷款、国际贸易结算服务在内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以满足成长期企业的金融需要;针对处于筹备期的待上市企业,从创新信贷政策、创新融资产品、搭建私募股权合作平台、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跨境交易安排、创新现金管理产品、创新金融市场产品、创新薪酬福利方案、创新电子商务合作和全程持续财务顾问服务等方面提供“一站式”金融管家服务,助力企业腾飞。
全面整治不规范经营行为
在深圳银监局的大力督导下,各银行业机构对不规范经营全面开展自查工作,同时持续对员工进行“七不准”、“四公开”专项培训,提高员工的规范经营和合规经营意识。此次专项治理活动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参加自查网点数达1400个,参加自查人员达20859人次。同时,深圳银监局抽调监管骨干对辖内5家银行进行了整治不规范经营问题专项现场检查。
低迷市道中逆市增长 保险业稳定社会造福民生
今年前8个月,深圳保险业总体实现保费收入271.7亿元,同比增长9.1%,较全国水平高2.6个百分点。作为我市金融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业,在 “质量强市”活动中深入推进结构调整,稳固了规模和增速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第4的地位。
质量提升在保险业的突出体现,首先是对消费者权益的高度重视和有效保护。在重拳出击,治理车险理赔难和寿险销售误导两大“顽疾”的同时,深圳保监局在原有保险消费者权益服务总站的基础上,成立独立的事业单位法人 “深圳市保险消费者权益服务中心”,此举标志着深圳地区的保险纠纷调解机构将走上完全独立运作的道路,将为全国保险纠纷调处机构的独立运作提供样本经验。
提升质量离不开改革创新,我市保险业正加快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建设步伐:“保险中介之都”的建设初见成效,两家中介法人机构即将落户深圳; “保险中介集聚园区”选址确定,进驻园区的保险中介机构将获得多项优惠政策;稳步推进商业车险定价机制改革。目前,七成以上的车险客户享受到了比浮动机制实施前更大的优惠,车险事故件数和经济损失双双明显下降。保监局通过与深圳人居委和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的合作,扩大了环境污染责任险覆盖范围,并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社保与商业保险医疗信息共享机制。
证券业:树立新的“深圳质量”标杆
深圳是国内证券业重镇,近年来,我市证券公司紧跟“质量强市”发展战略,在各个业务层面全面开展质量建设工作,实现管理规范化、服务精品化的发展目标,并不断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文化建设,打造以质量为核心的证券业综合竞争力。
中信证券作为中国证券行业的领军龙头,严格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合规、高质量地开展公司各项业务,打好质量基础,同时在全公司大力弘扬“崇尚卓越,以质取胜”的理念,争取成为“服务范围更广、服务领域更多、服务渠道更丰富”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在主要业务领域树立新的“深圳质量”标杆。
作为全国性大型综合类证券公司,国信证券在发展中充分贯彻“创造价值,成就你我”的核心理念,确立了业内领先的管理优势,已连续六年在证券公司分类评级中获得AA评级。公司在行业内首家实行员工制营销管理模式,同时在行业内率先推行服务产品化以及全面客户关系管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营销模式和服务模式。国信还在国内券商中率先规范资产管理业务,以国际化标准模式管理客户资产,运作规范稳健,投资回报良好,在市场中形成了良好声誉。
招商证券从2007年开始,先后引进ISO9001、卓越绩效模式、ISO10002(投诉管理体系)等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提升管理水平。2010年公司荣获“深圳市市长质量奖”。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经营理念的安信证券,不仅着力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体系,而且明确把合规经营、规范运作、稳健发展作为保障公司服务质量的制度基础。平安证券、中投证券、第一创业等证券公司等在提升公司发展质量方面也作出了显著成绩。
通过对有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不懈追求,深圳证券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内涵式增长道路,成为深圳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