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向实体经济泵入金融血液 纾解中小微企业资金困难

时间 : 2022-12-09 09:17来源 : 深圳特区报

  临近年终,深圳经济发展进入最后冲刺。激发实体经济活力,不能缺少金融血液畅流。

  12月5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印发《稳经济接续政策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项目实施细则》,对于今年9-12月新增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业务,按照实际发放贷款金额给予银行0.5%业务奖励,按照实际承保贷款金额给予试点保险机构1%业务奖励,将于2023年1月在官网发布集中受理通知。

  “这意味着,全市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输血’将获奖励,从而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资金使用成本,让万千企业受益。”有专家向记者表示。

撬动资金流向实体的“神器”

  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听上去略显拗口的专业术语,却是金融业扶持实体经济的常用手段——保险公司用保证保险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银行则接受该保险作为主要担保方式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

  “为贯彻落实《深圳市关于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若干接续政策》,通过实施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补贴,可以全力纾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金融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是针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难点痛点提供的一个有效的增信工具,通过整合“政府+银行+保险”三方力量,能充分发挥保险融资增信功能,帮助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方便、快捷、以合理成本从银行获取信贷资金。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2018年市政府印发《深圳市关于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提出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两年。

  为贯彻落实《若干措施》文件精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保监局于2018年底联合印发了《深圳市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鼓励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向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发放500万元以下、1年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缓解深圳市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据悉,试点期间共发放奖励约1100万元,撬动贷款51亿元。近乎1:500的杠杆效率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成为注资实体经济的“神器”。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方面表示,本次稳经济接续政策延续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支持举措,将进一步推动银保联动协同创新,缓解中小微企业增信难问题,激励金融机构持续扩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

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第一梯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圳金融业正走在积极践行的路上。

  金融业是深圳的重要支柱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与北京、上海并列内地金融城市“第一梯队”。

  据市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月报,前三季度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714.74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占同期GDP比重达16.2%。

  在稳健增长的同时,深圳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在持续增强。

  记者了解到,截至9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8195.4亿元,同比增长17.0%,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8个百分点。科技企业贷款余额8154.24亿元,同比增长31.54%。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45万亿元,同比增长24.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4.6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深圳地区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2.3万户;9月全市各类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36%,环比下降30个基点,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金融驿站”让资金快马加鞭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

  今年以来,深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更展现服务实体的担当。

  3月16日,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期间金融服务支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通知》,指导全市金融机构通过减费让利、完善展期续贷衔接等措施,对市场主体进行纾困帮扶,保障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服务“不断档”。

  6月28日,经市政府同意,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进一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支持疫情防控促经济保民生稳发展的实施方案》。针对疫情常态化下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难点痛点,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举措,例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费率最高减免40%,执行期限由2022年8月底延长至2022年底。依托政策实施,持续提升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切实稳住经济大盘。

  创新启动金融驿站项目。今年6月,在“金融方舟”的经验基础上,深圳市创新启动“金融驿站”项目,通过线下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实体驿站网点和线上设置平台服务专区相结合,打通企业融资最后一百米。

  截至目前,驿站网点已扩张至97个,驿站对接后授信成功企业数量3949家、新增授信规模224亿元、新增融资担保业务规模45.2亿元,累计已举办金融驿站主题活动41场。线上线下金融驿站累计解决资金806亿。

用足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定海神针”,深圳金融工作锚定而动。

  积极争取开发银行专项贷款支持。国开行深圳分行与市国资委建立应急协作机制,向深投控、深圳燃气、深农集团等6家市属企业发放应急贷款;完成鲲鹏资本并购华为荣耀项目首笔220亿元并购贷款评审和发放,有效支持手机产业链安全稳定。

  做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产品宣传,有效提高实体企业对于政策性银行产品服务的知晓度。

  引导开发性银行转贷款合作。国开行深圳分行与辖内商业银行加强合作,推出“开发性金融+互联网科技”转贷款新型小微企业服务模式,推动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

  强化重点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深圳市举办20+8产业集群二十大先进制造园区金融服务对接会,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20+8”产业集群。截至9月5日,深圳市已获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40个,涉及基金251.3亿元,助力广东省圆满完成国家布置的任务。

多措并举惠及中小微企业资金 

  积极争取再贷款政策,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的有效手段。用好科创再贷款、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对于扩大深圳市贷款供给总盘子、推动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具有积极的意义。

  6月23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组织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召开科创再贷款工作会议,研究帮助银行机构争取更多的再贷款额度。8月初,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已向人民银行总行正式提交首批申请并获批额度。

  稳步提升深圳金服平台服务效能。2017年,深圳市全国率先开发建设深圳市创业创新金融服务平台,通过线上需求发布、银行产品智能匹配,为深圳市企业提供精准化的线上融资对接服务。

  新冠疫情发生后,这种“足不出户、线上对接”的模式受到广大中小微企业的青睐,2020年平台解决融资规模同比增长了420%。今年以来,深圳金服平台累计发布需求金额5658亿元,共计解决金额2761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08.06%。

  积极发挥奖补政策的激励作用。2019年深圳市出台《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若干措施》,对无还本续贷、企业发债、银保联动等金融服务给予奖补支持,政策实施效果明显。2022年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放无还本续贷奖励900万元,撬动信贷资金8.1亿元。

  (来源:深圳特区报)

附件下载

分享到:
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全国商业保理信息管理系统 深圳市金融监管服务平台 广东政务服务网 依申请公开 局长信箱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深圳市教育局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深圳市公安局 深圳市民政局 深圳市司法局 深圳市财政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 深圳市水务局 深圳市商务局 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深圳市审计局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 深圳市统计局 深圳市医疗保障局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 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 深圳市信访局 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深圳市气象局(台) 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