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深圳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先行先试试点上市的建议
深金监函〔2021〕1122号
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关于反馈2021年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10523号建议的函
王启文、陈登志、徐毛毛、崔军红、谢兰军代表:
各位代表提出的《关于推动深圳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先行先试试点上市的建议》(第20210523号)收悉,就各位代表提出的关于“推动深圳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先行先试试点上市”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您所提的意见和建议与当前我市落实综合授权改革清单事项、打造国际创投风投中心的思路和方向总体一致。当前,我市拟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利用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制度红利,争取相关部委支持,推动我市优质头部机构上市。从接下来开展的工作来看,与王启文等代表委员提出的推动深圳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先行先试试点上市的建议相契合。
现就我市私募行业的发展情况及下一步相关工作思路简要介绍如下:
一、我市私募股权行业发展居全国第三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统计,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超过1.49万家,超过一半集中在京沪深(约8000家左右),其中深圳登记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2349家,全国占比15.7%,位居全国第二,管理基金规模1.2万亿元,居全国第三。深圳指标为浙江、广东(不含深圳)、江苏的两倍以上,为北京、上海的1/2。
据清科研究中心,横向比较京沪深私募股权基金的“募投管退”情况,呈现三大特征:一是我市新募集资金日趋活跃,呈显著攀升态势。截至6月底,我市新募集基金166起、同比增长74.74%,北京178起、上海208起;但从资金金额来看,我市新募集基金366亿元(占全国15.89%),上海328亿元(占全国14.24%),北京447亿元(占全国19.38%),金额超过上海,约为北京4/5。二是我市投资端略逊于京沪,增长后劲较足。深圳投资案例425起、同比增长16.12%,北京661起、上海558起。从投资金额看,我市投资金额为152.44亿元(约占全国9.19%),北京425.53亿元(约占全国25.65%),上海219.91亿元(约占全国13.26%),深圳约为北京的1/3、上海的2/3。三是我市创投支持企业IPO成绩可观。深圳的创投机构支持企业境内外IPO的成绩亮眼,深创投累计IPO数量365家、高居首位,达晨创投累计64家,同创伟业累计147家,东方富海累计106家,均位列全国前20名。
下一阶段我市打造国际创投中心的主要措施
(一)制度:修订经济特区创业投资条例,提升创投行业的法律地位。借助综合授权改革契机,利用特区立法权,修订完善经济特区创业投资条例,参考国际创投条例有关经验,围绕期限错配、人才引进、道德风险、基础设施、知识产权等难点痛点问题,从立法角度推动募资、税制及退出等重大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创投行业对深圳发展的核心地位,为国家层面的立法提供深圳“样本”。
(二)政策:制定创业投资和双Q政策,带动更高层次金融开放新格局。为加大对VC/PE行业支持力度,推动创业投资双向开放,我局推进制定支持创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对实体经济贡献及纳税角度出发,加大力度鼓励VC、PE、私募证券、天使投资、S基金在深做优做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创新战略驱动,同时在优化创投企业退出渠道方面争取先行先试,并探索推动在我市开展可变资本公司(VCC)和香港有限合伙基金(LPF)试点的可行性。修订QFLP政策,进一步降低基金准入门槛、扩大投资范围,目前已正式公开发布;会同人行深圳中心支行重启QDIE政策,用足用好100亿美元外资额度,全面打通双Q跨境资本的有序自由流通。
(三)环境:规划高品质的国际创投集聚区,打造全球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的最佳首选地。依托深圳天使母基金及其运作的深港澳天使投资人联盟,规划建立国际创投集聚区,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为项目提供种子期、成长期、退出期的生态资源,吸引国内外优秀机构、人才在深发展,进一步巩固提升深圳全国金融中心影响力。
(四)市场:探索上下结合的改革试点,活跃私募创投生态内循环。一是探索创投行业税收制度改革。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以“实际降低公司型创投税负,实现基本公平”为原则,研究创投行业税制改革,促进创投税负合理化,进一步释放创投行业活力。二是推动S基金落地。结合我市庞大的产业和一级市场规模,对标国际市场,立足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探索S基金母基金、S基金转让市场、大湾区S基金联盟、S基金指数等,吸引国内外人才,将深圳打造成为联通港澳、打通境内外的S基金市场交易中心、定价中心和人才集聚高地。三是研究探索推进创投上市工作。我局正在积极跟上级部门沟通,论证其可行性,争取探索优质创投企业上市制度安排。四是探索私募、创投份额转让试点。加快推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开展私募基金份额转让、证券非公开发行与转让和相关权益登记托管,完善私募创投退出机制、拓宽退出渠道,盘活社会资本,形成持续高效、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从而有效解决深圳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难和投资机构退出难问题。
诚挚感谢您对深圳市金融工作的关心支持。
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021年9月29日
(联系人:邓鹏,联系方式:88125248)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