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完善金融服务模式,助力深圳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深金监函〔2022〕741号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关于反馈20220409号政协提案主办意见的函
致公党深圳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创新完善金融服务模式,助力深圳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第20220409号,以下简称《建议》)收悉。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市科技金融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我局作为《建议》主办单位,认真研究了委员们所提的关于“创新完善金融服务模式,助力深圳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现结合我市绿色金融工作进展和工作重点,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多层次支持科技创新的资本市场的建议
(一)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世界一流证券交易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于2022年正式出台《深圳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大力支持深交所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巩固提升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推动更多优质创新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做大做优做强,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把深交所打造成中国创新创业企业首选上市地,大力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世界一流证券交易所。
(二)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交易中心。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规范有序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2020年10月、202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并对机构的目标任务提出具体要求。2022年4月21日,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深圳注册设立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科交中心”)。2022年7月19日,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0亿元。科教中心将建设成为连接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全国性综合服务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实现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的深度融合,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和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生态体系。
(三)搭建科技金融数字系统平台。深交所旗下V-Next平台聚集了境内1.6万余家科创企业和8600多家投资机构,平台利用新技术,为投融资双方提供精准对接方案,实现精准推送和快速匹配。同时,围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深圳培育和吸引了一批优质的法律、财务、评估、咨询、评价、托管、担保等专业服务中介机构,打造了全方位的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二、关于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的建议
(一)鼓励差异化的科技信贷服务创新。指导辖内部分银行充分发挥自身资源、技术、平台优势,创新差异化科技信贷服务模式。例如指导建行深分建立国内首家由银行运营的科创综合孵化平台“创业者港湾”,为中小科创企业提供全景式、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资金支持。截至2021年底,入湾企业2100余家,签署认股权协议企业近1100家;首次获得银行贷款企业近三成;获得创投机构投资企业近三成;以信用贷款企业近六成。工行深圳分行构建“科创中心+特色支行+重点支行”的“1+8+N”多层次科创金融专业服务体系,创新推出科创企业专属的投融资业务准入模型、评级模型、授信模型、科技风险外部评估机制、科创金融经营管理系统、个性化贷后管理等全流程的“科创企业价值评价体系”;设计《科创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转型期”四个阶段的科创企业匹配专属产品和服务,等等。
(二)打造知识产权证券化“深圳模式”。福田、南山等区首创首创多笔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例如:2020年坪山区推出首单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助力10家生物医药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获得1.01亿元融资。2020年南山区发行全国首支百分百疫情支持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为12家“抗疫”企业提供融资3.2亿元;发行全国首支5G专场资产证券化产品,为18家5G产业链重点企业提供融资4.55亿元。2021年1月福田区发行全国首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福田区-平安证券-高新投知识产权2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战略新兴)”,发行规模1.39亿元。2021年南山区发行全国首单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高新投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支持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中各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10家企业提供融资金额2000万元。2021年全市新发行31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近70亿元,数量及金额均居全国首位。
(三)支持商业银行稳妥开展投贷联动业务。指导商业银行在依法合规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与集团子公司、创业投资机构、产业投资基金等机构合作稳妥审慎开展“贷款+外部直投”“贷款+远期权益”“贷款+内部直投”(内部投贷联动)等三类投贷联动业务,截至目前,辖内11家银行通过投贷联动累计服务1778家企业,投贷联动总余额167.9亿元。
三、关于推动深港科技金融联动的建议
(一)科研资金跨境使用。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明确提出“允许香港、澳门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申请内地科技项目,并按规定在内地及港澳使用相关资金。”《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分别从省级和市级层面要求,面向港澳建立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机制,鼓励港澳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承担财政科研资金设立的自主创新项目。截至目前,深圳已在科研资金的跨境流动方面制定专项的资金管理办法,累计资助深港澳科技计划项目超过2亿元,9730万元已跨境投入科研活动。推动简化遗传资源出入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获科技部批准成为内地人类遗传资源过境香港试点单位。促进深港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上线运行深圳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平台,入网仪器1.14万台(套),其中7336台(套)已对外开放共享,仪器原值108.29亿元,已有42名香港用户注册。
(二)推动深港两地金融信息互联互通。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要求“推动跨境征信合作,支持粤港澳三地征信机构开展跨境合作,探索推进征信产品互认”。2020年7月,百行征信与香港诺华诚信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为推动建立粤港澳征信产品和信用评级结果互认机制,实现征信信息跨境融合奠定了基础。2021年7月,百行征信与香港诺华诚信签署合作协议,计划推出跨境身份信息核验产品。
(三)建立资本要素跨境流动机制。2022年4月,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印发《关于促进深圳风投创投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借助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先行先试契机,依法依规推进区内资本可兑换,促进跨境双向流动。”截至2022年6月底,深圳已注册的129家外商投资股权投资(QFLP)管理企业中,属港资管理企业的有94家,占全市72.9%。全市24家港资QDIE管理企业、6家港资WFOE PFM机构落户前海。此外,2022年6月,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与福田区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深圳市关于建设香蜜湖国际风投创投街区的若干措施》,依托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平台优势,吸引深港两地风投创投机构合作,支持合作区内医疗科技、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机器人、新材料、微电子、金融科技六大创新方向的发展。
四、关于用金融科技赋能科技金融的建议
(一)出台金融科技政策。2022年4月,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出台《深圳市扶持金融科技发展若干措施》及其申报指引,围绕吸引金融科技类企业在深集聚发展、全力提升深圳金融科技全球影响力、全力培育金融科技领军企业、扶持金融科技重点项目、营造良好金融科技生态环境出台7个方面31条具体措施,并提到“对于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及其直属机构来深发起设立的清算中心、数据中心、科研中心、测评中心和服务中心等重要机构,实收资本在2亿元(含)以上的,给予2000万元的一次性落户奖励”,将有效推动深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会同深金院持续加强机构、人才队伍、研发平台建设,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钱包研发、跨境支付研究、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建设等国家级、战略性、创新性研发项目。
(二)支持设立金融科技公司。鼓励持牌金融机构、大型互联网公司在深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推动中国金融电子化集团有限公司“金电云”落地深圳福田,将与我市各方产业共同提升金融科技在服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应用效能,同步推动同方全球人寿、太保科技等公司在深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三)全面推动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数字货币研究所推动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教培机构预付式平台在福田区落地,在预付资金智能化监管领域做出有益探索;协助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福田区、罗湖区发放59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配合落实应对新冠疫情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政策。接下来,将进一步扩大政府公职人员参与数字人民币试点规模,持续推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技术在教育培训、房屋租赁、补贴发放等领域的应用。
五、关于构建科技金融发展“生态系统”的建议
(一)构建市区两级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制定或修订《深圳市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办法》、《深圳市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办法》、《关于促进深圳风投创投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等政策,营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政策环境;对于风投创投的政策支持覆盖“募投管退”全流程,聚焦科技创新薄弱环节,鼓励风投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市区政策从贴息贴保、风险分担、融担增信、产业基金、上市培育、企业发债等多方面,支持科创企业直接、间接融资。
(二)持续发展科技金融机构。截至目前,我市共4家创新型法人金融机构:微众银行、招联消费金融、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全市共有65家科技支行(含专营机构),从业人数2100人,“科技银行”浦发硅谷银行在国内的第二家分行设在深圳;支持地方金融组织发展科技金融特色业务,例如诚正科技小贷、力合科技小贷等2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和高新投、深圳担保、力合融资担保等3家科技融资担保公司。推动成立市级征信服务平台——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依托金融科技手段,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判别中小微企业,尤其是科创型中小微企业的借贷资质和信贷风险,助力提升企业获贷率、首贷率和信用贷款比例。
(三)引导风投创投支持科技创新。早在1999年8月,作为全国第一家由地方政府发起设立的股权投资机构,深圳创新投应运而生,在其影响下,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本土风投创投企业。截至2021年底,全国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超过24000家,超过一半集中在京沪深,深圳无论从机构数量还是基金管理规模上都稳居前三,是“第二梯队”的浙江(不含宁波)、广东(不含深圳)、江苏的两倍以上。深圳私募创投机构深耕本土、辐射全国,专注投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早期硬核科技创新企业,投向全国企业1.3万家,其中,投向本地企业4300余家,累计投向中小企业近4000亿元,投向高新技术企业近3000亿元;助推经济结构优化,为陷入困境的企业“输血供氧”超3000亿元,为实体经济形成股权资本金约4000亿元,推动500余家企业境内上市,极大地促进了深圳科技企业的高速发展。
(四)不断发展壮大引导基金体系。2016年以来,市政府成立“千亿级”规模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成立了“百亿级”规模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年均至少投入100亿元财政资金,引导各类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硬科技领域,全力服务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据不完全统计,市区两级引导母子基金群(约5800亿元)+国资母子基金群(约4500亿元),已形成万亿级资金“源源不断”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截至2021年底,市区两级政府引导基金共14支,其中,市级引导基金4支(深圳市引导基金、天使引导基金和前海引导基金),区级引导基金10支;两级引导基金实缴规模合计2047亿元。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市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助力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建议》对进一步推动我市科技金融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推动科技金融相关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特此回复。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022年10月28日
(联系人:陈阳洁、吴德俊,联系电话:88127635、88127074)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