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深圳证券市场运行情况
一、市场总体情况
截至
统计期末,深证成指收报13699.97点,2009年累计上涨111.24%。深市平均市盈率46.01倍,较年初提高了175.18%。
今年来,深市股票累计成交金额189475亿元,与2008年相比增加145.4%;股票累计筹资1712.68亿元,同比增加610.82亿元,增幅55.44%。
截至年末,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总数32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16873亿元,流通市值7504亿元。中小板指数收报5631.76点,累计涨幅为96.64%,平均市盈率51.01倍。今年来中小企业板股票累计成交金额48274亿元,同比增加240.33%;累计筹资577.12亿元。
二、市场运行特征
(一)股指大幅震荡盘升,累计涨幅居全球主要市场前列
今年以来,深圳证券市场大幅震荡盘升,深证综指累计涨幅117.12%,仅次于俄罗斯RTS指数128.62%的涨幅,居全球主要证券市场涨幅榜第二。随着证券市场的持续回暖,投资者开户数逐步回升,深市成交急剧放大并创历史新高。
从全球股市运行来看,新兴市场普遍涨幅较大。俄罗斯股市在2008年跌幅居全球首位之后,在2009年则成为全球涨幅第一;阿根廷MERV指数累计涨幅114.95%,稍低于深圳综指涨幅居全球第三;巴西、印度股市累计涨幅分别为82.66%和81.03%,与上证指数79.98%的涨幅相接近。欧美日等成熟市场在09年前两个月大幅下跌,3月份以后逐波反弹,但今年来的总体表现大大逊色于新兴市场,09年来的累计涨幅普遍在20%左右。
(二)市场热点频繁转换,板块轮动特征明显
在A股市场震荡上涨的过程中,市场热点转换较快,板块轮番炒作特征明显。年初,国家陆续出台十大行业振兴计划,与之相关的板块和个股成为领涨品种,而信贷投放激增,则刺激了金融和地产股的上涨;4至7月份,随着国际商品价格的上扬,资源类股票持续活跃推动了股指大幅扬升;在8至9月大盘调整过程中,“甲流”概念股、医药股和新涌现的“物联网”板块成为市场热点;进入四季度,消费板块、重组板块、世博概念股和低价股板块则大幅飙升,推动个股价格重心上移。 从今年来的总体情况看,电子行业、机械设备、木材家具和采掘行业等表现突出,累计涨幅均超过138%,有色、地产在上半年表现突出,而纺织、其它制造、制造行业、造纸印刷、商业贸易、食品饮料、医药生物、信息技术在则在三、四季度出现补涨,全年累计涨幅在100%至120%之间,公用事业、建筑行业、文化传播和农林牧渔等四大行业则相对滞涨,累计涨幅均在75%以下。
(三)中低价股累计涨幅较大,高市盈率股票明显增多
虽然上半年金融、地产、采掘、机械装备等板块的蓝筹股有过突出表现,但纵观全年,则是题材股、重组股、低价股涨幅居前。深市2009年涨幅超过400%的11只股票中,银河动力、苏常柴A、德豪润达、海王生物、安凯客车、广宇发展等期初股价均在3元上下,这些股票中,无一大盘蓝筹股。分析今年来市场个股反弹的结构,中低价股票累计涨幅明显较大,深市期初6元以下的股票405家,至
目前深市711家有市盈率数值(08年度盈利数值为正)的股票中,市盈率超过200倍的有101家,100倍以上的有228家,而08年年末仅有66只个股的市盈率超过100倍,100倍以上的高市盈率股票大幅增长245%;过半数的(共410家)股票市盈率在60倍以上,60-30倍的237家,30倍市盈率以下的股票仅63家。
(四)A股流动市值大幅上升
随着各类限售股的解禁,深市股票总流通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由年初的53.53%提高到目前的61.49%,增加7.96个百分点,而去年这一指标仅增加3.74个百分点。沪市因工商银行等大盘股解禁,流通市值比重增加更多,沪市的流通市值占比是62.17%,比年初增加28.96个百分点。截至
(五)专业机构投资者总体增持,个人散户全年净买入为主
2009年度,基金、QFII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净买入403.04亿元,其中投资基金净买入169.4亿元,QFII净买入91.94亿元,保险资金净买入94.23亿元,券商自营(含集合理财)净买入52.3亿元;专业机构中,只有社保基金全年净卖出4.83亿元。包括大小非在内的一般机构账户则累计净卖出464.85亿元。
日交易金额10万元以下的个人散户是2009年市场买入的主要力量,今年来累计净买入2634.44亿元;个人中大户仅在11月份增持25亿元,在其它11个月中均以减持为主,09年度累计净卖出2572.64亿元。
(六)大非总体减持比例仍然不高
今年是大小非解禁的高峰年,深市股改解禁股共363.69亿股,占深市四年来全部解禁股(722.21亿股)的一半以上;累计减持金额408.98亿元,与2008年全年的减持额323.3亿元相比,高出26.5%。但考虑今年解禁股数量大幅增加、市场成交成倍放大以及股价大幅上涨,今年大小非减持力度并未明显的同步放大。相对来讲,大非减持金额逐季增加,且二季度较一季度增加72%,四季度较三季度增加48%;而小非则是二季度减持额最大,其它三季度减持额较为接近。2009年,大非股东共减持246.54亿元,占比60.28%;小非股东减持162.44亿元,占比39.72%。
从累计减持比例看,截至
(七)创业板推出及新股恢复发行上市相对平稳
7月份,深沪市场恢复了新股的发行和上市,共有54只中小板股票先后在深交所发行上市,IPO融资合计423.64亿元,平均发行市盈率为45.37倍,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为64.87%,首日换手率平均为76.44%。以
三、2009年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
从2008年第三季度起,我国经济增速大幅下滑。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速仅为6.1%,为5年来的历史最低点。中央及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出台一系列具体经济刺激措施,到今年第二季度效果逐步显现。据统计,我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8万亿,同比增长7.7%。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呈现逐季回升态势。实体经济的稳定和逐步回升,是证券市场信心恢复和逐步上涨的重要基础。
(一)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增长和证券市场提供了充足流动性
上半年为刺激急剧下滑、信心严重不足的经济,信贷规模快速放大。第一季度银行向经济体释放了4.56万亿的信贷,比2008年全年的4.2万亿高出近一成。其中主要是企业贷款中的票据融资和中长期信贷。三季度开始信贷明显收缩,新增信贷总量为16227.3亿元,约是3月份的一半。特别是,票据融资大幅下降,合计减少8249.5亿元,与上半年新增1.5万亿元形成鲜明对比。在整个信贷结构中,中长期企业信贷较为稳定,居民消费信贷在第三季度是唯一增长的信贷类别,宏观政策转向支持内需十分明显。10月份新增信贷2530亿元,11月份新增2948亿元,继续有所收缩。
今年1-11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9.21万亿元,同比多增5.06万亿元,为近10年来最为宽松的货币环境。货币发行量大幅增长,为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使证券市场保持比较充足的流动性。
伴随着4万亿投资计划的启动,通过增值税转型改革、调整个人住房交易税收政策、提高出口退税率等一系列结构性减税,积极财政政策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缓解出口压力、促进内需的有力手段。今年以来,中央政府大幅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4%。在GDP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4.8%,拉动GDP增长7.3个百分点。但第四季度投资增速有所下降,1~11月投资增幅为32.1%,其中中央项目投资1.5万亿元,同比增长16.4%。
(三)房地产、汽车和家电等成为拉动内需的主导产业
围绕改善民生、扩大消费,中央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财税、信贷优惠政策。包括加快改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农业补贴以及推广家电下乡和鼓励汽车以旧换新等,这对于刺激国内需求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7.0%,比去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9%,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继续增长7.38%。
其中,房地产与汽车成为拉动内需的主导产业,并成为今证券市场投资主要热点之一。
一是房地产各项指标不同程度增长。1-11月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9.7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8%,自年初以来,到10月增速首次实现由负转正;前11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
二是在消费升级的强力驱动下,2009年汽车销售出现较大增长。国家相继出台减免汽车购置税、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以及汽车下乡补贴、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汽车产业产销逐步走出低谷。1-11月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2.4%,汽车销量首次超过1000万辆,其中10月汽车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72.5%,11月增长96.4%,均高于今年前10个月的平均水平。
(四)实际需求和通胀预期推动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
在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条件下,投资者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较为强烈,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长拉动了对基础原材料的实际需求,引发了相关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
09年以来国际黄金价格从874美元
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0.6%,首次出现物价同比上涨情况;而主要工业品价格依然处于负增长的通缩状态,11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2.1%,但基础原材料价格涨幅累积已经较大,向下传导的可能性很高,通胀预期将随着经济的快速回升而更加强烈。一般预期,1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将又负转正。
(五)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有所恢复
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5.52%,而中期降幅为10.23%;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8202亿,同比下降1.81%,比年中13.58%的降幅有很大改善;三季度单季度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26.87%,环比增长3.66%。
中小板上市公司平均主营业务为9.52亿元,同比下降2.6%,平均净利润7738万元,同比上涨1.67%。创业板28家公司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总收68亿,同比增长42.31%,累计实现净利润13亿,同比增长49.75%,毛利率和净利率环比均出现上涨。
(六)外部环境企稳,新兴市场再被看好
一是美国经济出现转机。GDP增幅已从去年第四季度-6.3%,逐季改善,第三季度更恢复到正增长,为3.5%。
二是全球股市出现大幅反弹。截至
三是新兴市场再被看好。全球资金加快向新兴市场流动,中国市场更具吸引力。2009年全年深成指升幅达到111.2%,俄罗斯RTS指数上涨128.6%,阿根廷MERV指数累计涨幅114.95%,印度孟买SENSEX指数升幅为81%,巴西圣保罗IBOVESPA指数的升幅为82.6%。
四、影响未来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
(一)宏观经济政策或出现微调
由于宏观经济依然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恢复期,经济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固,且通货膨胀的实际出现还有待观察,预计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宽松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只会进行微调而不会发生根本转变。但从2008年年底以来,实际上过多的经济刺激政策与巨额信贷投入也导致经济层面出现一些较大的问题,包括产能过剩、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化和银行资产负债率畸高等,2009年12月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0年经济发展基调定位为“调结构,促消费增长”,不排除在2010年一季度之后政府针对出现的相关问题采取调控手段,包括相对收缩新增信贷,调整产业政策,以及在适当时候调高银行准备金率或提高存贷款利息。A股市场与政策的关联程度较高,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仍将是首位的。
(二)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恢复与增长是否符合市场预期
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5.52%,但由于08年四季度基数较低及09年四季度增长势头良好,市场普遍预计09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将实现15%到25%的增幅,同时,券商等机构对2010年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增长进行了分析,多数机构认为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幅度在20%至35%之间。目前,上市公司2008年报披露工作已经展开,在2010年5月份之前,随着年报的逐步明朗及2010年一季报的披露,相关数据是否符合投资者预期及实体经济回升是否出现新的亮点,将对市场的运行方向产生较大影响。
(三)市场供求节奏与二级市场的匹配情况
2009年股票市场融资包括IPO、增发、配股等,接近5000亿元,其中IPO在暂停9个月后于7月份重启,半年来深沪IPO融资1879亿元。目前多家券商对2010年证券市场总体融资额度进行了预测,核心区间主要集中在5000亿至8000亿之间。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包括:联合证券预测全年股票市场合计融资金额为5846亿元,其中IPO 3036亿元,增发2678亿元,配股132亿元;申银万国预测全年股票证券市场融资总额可能接近8000亿元;国泰君安则用“天量”来形容明年的融资规模。
2009年超过6500亿股限售股解禁的冲击已平稳度过。而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将再度迎来限售股解禁高潮,全年总解禁量高达3812亿股,总解禁市值为5.82万亿元。从限售股按年度上市流通的股份总量来看,2010年是第二个高压点。中投证券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总解禁量为3812亿股,占目前流通A股总量的27.7%;从限售股按年度上市流通的股份总市值来看,2010年是第一高峰,全年解禁总市值为5.82万亿元,占目前流通A股市值的41.1%,也就是说,A股流通市值将增加四成。
由于2010的新增信贷规模同比下降的可能性较高,流动性充裕的局面可能发生变化,超大规模或密集融资有可能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在平稳有序的基础上实现市场扩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推出将深刻影响市场
(五)全球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回升及海外市场走势
2009年,各国政府采取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在严重的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并在三、四季度实现明显复苏。欧美股市先跌后涨,从3月份的低谷至年末,股指普遍涨幅超过50%,其中道指在09年累计涨幅18.82%,德、英、法三国股指涨幅则在22%以上,欧美股市2009年累计涨幅均是近三、四年来最大年度涨幅。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及其股市大幅回升,对新兴市场影响较大,“金砖四国”股市09年涨幅均在80%以上。但2010年全球经济能否走出金融危机阴影、赤字和债务问题能否得到合理妥善解决、通胀势头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将是影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能否保持稳步回升、海外证券市场能否继续走高的关键因素,而A股未来走势与海外市场的联动效应将进一步加强。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