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权威访谈 |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杰:打造安全开放、创新发展的金融中心

时间 : 2019-11-05 16:50来源 : 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出台后,日前,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杰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深圳金融业要通过开放和创新来建设先行示范区。何杰表示,开放和创新的前提是金融安全,深圳要在保证金融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做好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对外开放工作,将深圳打造成为安全、开放、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中心

  谈及深圳金融业深化改革开放,何杰指出重点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对上结合,深刻把握国家金融政策导向,自觉将地方金融业发展放到全国金融大局中去思考谋划,特别是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意见》政策要点,努力推出一批有含金量、示范性的重大改革创新政策,争取一批有引领性、突破性的先行先试政策,创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力争国家金融战略部署在深圳“落地开花”。

  二是对下结合,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继续发挥深圳市金融创新奖、金融科技专项奖的激励作用,支持金融机构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开展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机构创新、模式创新,支持在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加强前瞻布局;继续发挥深圳市金融业扶持政策、金融人才专项政策的引导作用,全力营造公开、透明、稳定的良好营商环境,支持更多创新型、国际性金融机构落户深圳。

  《意见》中多处内容明确涉及金融,深圳金融业下一步重点发力的领域有哪些?

  何杰表示,在资本市场发展方面,深圳将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创造条件推动注册制改革;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规范有序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发展绿色金融,大力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聚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并打造有效的创新资本形成机制,支持创投业发展;在跨境金融方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规则的有序衔接,促进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金融(基金)产品互认,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探索创新跨境金融监管。

  自2003年以来,金融业成为深圳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金融业增加值由2003年的258.4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067.2亿元,增长了10倍多,占GDP的比重也由2003年的8.2%增加到超过13%;金融业税收占全市总税收的比重达到1/4,居各行业首位。在2019年9月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深圳居第9位,在国内城市中仅次于香港(第3位)、上海(第5位)和北京(第7位)。

  目前,深圳拥有分行级以上持牌金融机构近500家,拥有深圳证券交易所、平安保险、招商银行、国信证券、高新投等大批全国金融领军企业。深圳是全国金融组织体系最为健全的地区之一,已发展成为全国性金融中心城市,金融资源的集聚、辐射和示范带动效应持续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持续增强,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深圳金融业如何在已有的成绩上再上新台阶?

  何杰在专访中指出,深圳金融业要通过开放和创新来建设先行示范区,但他同时强调,开放和创新的前提是金融安全,必须严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在保证金融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做好金融业服务实体与金融业对外开放工作,将深圳打造成为安全、开放、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中心。”何杰称。

  在他看来,深圳首要是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构建金融运行安全区。在巩固前期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防风险与促发展的平衡,把握好风险处置的节奏和力度,做到“稳增长”与“防风险”两不误

  “近两年来,P2P网贷、私募基金等领域的风险集中爆发,这也给我们警示,要深入推进上述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化解,持续高压打击非法集资。”何杰表示,深圳要推动地方金融监管立法,健全地方金融监管的关键体制机制,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满足现代金融高效运行需求的金融监管体系;同时,还要探索推进国家级风险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在反欺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方面完善系统建设,提升识别风险、监测风险、管理风险、处置风险的能力水平。

  深圳如何进一步提升金融创新能力?何杰提出了深圳要稳步推进“金融+”战略。在“金融+科技”方面双轮驱动,既促进科技金融加快发展,支持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又深入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实践,着力培育金融科技生态体系;在“金融+环境”方面加快布局,大力支持绿色金融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新产品;在“金融+海洋”方面创新探索,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积极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与海洋强国双重战略;在“金融+社会”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社会影响力金融的可行项目,引导强化公益事业、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精准扶贫等重点民生领域的金融支持,强化金融对健康、养老、旅游、精神文化、品质生活等“幸福产业”的支撑。

  先行示范区建设对深化金融改革和扩大开放、提升深圳金融国际化水平也提出了要求。何杰表示,深圳要抓住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机遇,建立健全市场化的金融机构准入制度,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来深发展。包括推动完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条件,吸引外籍金融人才来深发展;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引导成立粤港澳绿色金融联盟、深港澳金融科技联盟、深港澳天使投资人联盟等组织,并逐步扩大其国际影响力;推动建立大湾区金融业常态化协调工作机制,全方位深化在金融市场、机构、人才等领域的合作,推动率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运行规则和制度体系;支持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增加境外人民币流通规模、留存数量和可接受度;鼓励深圳金融企业依托“一带一路”倡议走向世界。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立业之本。何杰表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一直是深圳金融的重中之重,在当前实体经济增速换挡阶段,尤其要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促进金融资源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进行配置,优化结构、拓宽渠道、提高效能,增加有效融资供给,增进金融服务质效。“深圳将在‘金融+实体’方面更精准发力,聚焦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原则,落实民营经济平等待遇,引导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何杰表示。

  在他看来,金融支持实体首要是着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近年来,市政府出台了深化民营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系列政策。例如,2018年9月《关于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若干措施》发布实施,提出设立30亿元规模的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首期20亿元的风险补偿资金池、建立战兴产业中小企业政银担合作贴息、贴担保费、信贷风险分担机制等8条措施“输血”中小微企业。2018年12月,《关于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实施“四个千亿”计划,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市民营企业发展基金,力争实现企业年减负降成本1000亿元,新增银行信贷1000亿以上和新增民企发债1000亿元。今年5月深圳正式启动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首批22家银行、12家保险公司参与,累计授信22亿元。

  “上述政策措施相继落地实施,有力促进了深圳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何杰说。

  其次,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还有赖于直接融资加快发展。截至2019年6月底,深圳共有境内上市公司292家,总市值6.41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二;新三板挂牌公司516家,占全国的5.6%。2019年1—8月,深圳上市公司通过境内股票市场融资362.9亿元,本地企业通过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3690.9亿元,合计4053.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7倍。

  作为创投重镇,2018年12月,《深圳市促进创业投资行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实施,着力构建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良好环境。另外,深圳市还成立了首期50亿元规模的天使投资母基金、千亿规模的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天使类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截至2019年6月底,天使投资母基金已承诺出资38.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57.8亿元;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共评审通过145只子基金,涉及总规模4249余亿元,约放大社会资本投资5.02倍。“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轻资产、缺抵押,企业风险甄别难,政府配套资源相对分散等‘痛点’,我们搭建了深圳市创业创新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引导投融资高效对接。”何杰说。据其介绍,该平台实现了“四个整合”功能:一是数据信息整合。全面整合工商、税务、社保、水电气等涉企数据和政府奖励、补贴、处罚等信息,打通信息壁垒和孤岛,并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从企业运营能力、偿还能力、创新成长能力等多维度建立评级体系和风险画像;二是金融资源整合。在手机APP和电脑客户端整合集聚银行、证券、保险以及融资担保、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资信评估等各类主体,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多元融资服务;三是惠企政策整合。配套实施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融资担保基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多种惠企政策,鼓励“政银保担企”多方联动;四是涉企服务整合。依托平台智能匹配功能,分类简化申报资料和审核流程,努力通过“一站式”服务便利中小微企业融资。截至2019年9月底,该平台注册金融机构135家,注册企业2.05万家,累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118.7亿元。

  此外,深圳围绕供应链金融发展“搞研究、建平台、出政策”三大核心任务,在全市范围内打造若干个供应链金融集聚示范区,并印发了国内首个地方性供应链金融专项政策《关于促进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意见》,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助力众多中小微实体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南方日报:回顾深圳建市40年发展,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产业发展方面,您觉得深圳有哪些重要的经验?

  何杰:主要经验做法有:一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力促创新驱动。深圳市金融工作始终坚持“小政府、大市场”理念,努力做好服务而不干预企业日常运营,支持更多通过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引导资源配置和行业行为,使金融业保持强劲的创新动力和活跃的创新氛围,在国内金融业发展中创造了近百项“第一”,在跨境人民币贷款、外商股权投资、民营银行、巨灾保险等创新试点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深圳市一直都是一个“小政府”,我经常说这三句话,第一句话叫“官不扰民,民不媚官”;第二句话叫“政府就像空气,你平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需要它的时候却无所不在”;第三句话“你不找我,我不找你,你需要我的时候来找我,我一定会帮你。”深圳金融业也是一样,政府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更多还是要撬动民间社会资金来运作。二是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深圳陆续出台多个政策文件,引导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服务作用。如2012年出台《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较为完整地提出了支持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综合金融手段;2015年市金融办、发改委、经信委、国资委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利用资本市场促进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等。

  事实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个世界性难题。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三年,变化很快,所以这个问题怎么去解决?我想通过三个层面去解决,第一要建立一个跟中小企业体量相适应的一个金融体系,只依靠大银行服务中小企业不经济;第二个层面就是当下不少实体存在困难,而银行利润率依然较高,所以是否需要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坏账的容忍率值得思考,因为实体不行,银行也将成为无本之木;第三个层面就是政府要推动建立相应的征信平台,帮助金融机构识别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三是持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善金融服务功能。长期以来,深圳努力为金融业发展创造“三个最优”:即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优良的环境,从资金、土地、人才等多方面、全方位构筑起涵盖金融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体系,使深圳成为国内公认的金融生态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例如,为适应金融发展的新形势,深圳先后于2006年、2009年、2013年、2016年、2018年修订金融业优惠扶持政策,不断优化扶持方式、提升扶持标准、拓宽惠及范围;全方位引进培育优秀金融人才;不断完善金融产业空间布局规划,集中土地资源相继打造罗湖蔡屋围、福田中心区、南山后海、前海等金融核心功能区等。

  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港金融业如何加强合作?

  何杰:近年来,在驻深金融监管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港金融合作取得积极成效。在机构互设方面,当前深圳辖内港资银行的资产规模、存贷款余额、净利润等指标占辖内外资银行的比重超过60%,是深圳辖区外资银行的中坚力量;有10余家深圳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在香港设立子公司、9家香港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设立驻深代表处,汇丰前海证券、东亚前海证券、恒生前海基金等一批创新型机构相继落户;在跨境金融业务方面,“深港通”“基金互认”等机制顺利实施,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人民币债券双向发行、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资产转让、跨境双向股权投资等规模逐步扩大,先行先试初见成效,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监管交流方面,2016年以来,深港澳金融工作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建立了常态化会晤机制,目前已连续举办九次季度座谈会,共同研究推动合作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融科技领域,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与香港金管局较早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联合开展金融创新奖和金融科技专项奖评选活动,联合组织举办“中国·深圳FinTech(金融科技)全球峰会”“香港金融科技周深圳日”“金融科技香港青年暑期实习团”等系列活动,今年3月又率先启动“深港澳金融科技师专才计划”,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方日报: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深港加强合作将带来哪些影响?

  何杰: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深港金融合作前景广阔、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粤港澳担任着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重要支点及试验场的角色。从2011年至今,人民币已持续成为粤港澳跨境收支第二大结算货币。香港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市场,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2018年处理全球约八成的离岸人民币支付交易,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深圳利用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如深港通、基金互认、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人民币债券、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跨境双向股权投资试点、跨境金融资产转让等。通过合理分工、协同发展,可以预期,随着贸易结算、跨境投融资的进一步扩大,将助推跨境人民币业务高速发展,进一步发挥香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功能。

  加强深港金融合作发展,首先有助于推动资本“走出去”和“引进来”,拓宽人民币国际化渠道。一方面,发挥港澳的国际化平台功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推动内地金融资本“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和证券投资,拓宽人民币“走出去”渠道;另一方面,进一步创新人民币投资产品,引导离岸人民币资源服务实体经济,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

  其次,加强深港金融合作发展,有助于便捷跨境资金流动,优化深港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港之间拥有先天的地缘及产业链相连的优势,经济往来频繁,跨境资金流动与跨境金融服务需求强烈。依托“深港通”“债券通”、基金互认以及未来跨境“理财通”“保险通”等业务创新,将进一步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互联互通,也将为国家金融业全面扩大改革开放积累宝贵经验。

  【来源:南方+APP 记者:谭冰梅】

分享到:
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全国商业保理信息管理系统 深圳市金融监管服务平台 广东政务服务网 依申请公开 局长信箱 深圳市创业创新金融服务平台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深圳市教育局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深圳市公安局 深圳市民政局 深圳市司法局 深圳市财政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 深圳市水务局 深圳市商务局 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深圳市审计局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 深圳市统计局 深圳市医疗保障局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 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 深圳市信访局 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深圳市气象局(台) 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