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深圳金融发展的在线访谈活动

时间 : 2018-08-27 16:21来源 : 市金融办

  主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深圳金融发展

  时间:2018年8月27日(星期一)上午9:30—12:00

  嘉宾:深圳市金融办王新东副主任

  主办单位:市金融办

  主持人:“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2018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之一。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台,打造“世界级湾区”将从战略规划进入全速落实阶段,各领域合作举措和初步成果将会密集上线,目标是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国际一流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当前来看,大湾区将主打互联互通、合作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及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今天我们邀请了市金融办王新东平副主任,就相关问题给大家进行回应。

  嘉宾王新东:大家好!感谢大家参与此次在线访谈活动,欢迎大家踊跃提问。

  【提问1】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内容包罗万象,您认为金融在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建设规划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答:谢谢您的提问。金融一直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血液”。粤港澳大湾区无论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物流体系,还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都离不开金融的作用。

  首先,粤港澳之间拥有先天的地缘及产业链相连的优势,经济往来频繁,跨境资金流动与跨境金融服务需求强烈。便捷跨境资金流动,促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有助于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资产配置能力,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其次,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是加快“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实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战略选择。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金融融合发展,一方面将发挥港澳的国际化平台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合作,推动广东丰富的金融资本“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和证券投资等,拓宽人民币“走出去”渠道;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创新人民币投资产品,引导离岸人民币资源服务广东经济,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通过粤港澳金融合作创新,将加快“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再次,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是促进区域经济金融融合发展、保持港澳经济社会繁荣稳定的客观要求。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产业发展的互补优势,不断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不但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实现粤港澳三地经济金融融合发展,保持香港、澳门经济社会繁荣稳定,而且对其他周边地区经济金融发展将起到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将为国家总体金融开放改革积累宝贵经验。

  【提问2】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香港、澳门、深圳、广州四大重镇,您认为这几个城市在金融方面如何实现竞合发展?

  区别于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的单核式格局,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是“9+2”模式,大湾区中心城市包括了香港、澳门、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格局特色鲜明。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中央已有所研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韩正8月15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中提到,要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大湾区内各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构建结构科学、集约高效的大湾区发展格局。

  个人认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聚集全球诸多银行、保险、证券等跨国金融巨头,同时香港还是很多中国企业对接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平台,这里税率低、可自由选择结算货币,手续便利,效率高,具有十分明显的金融优势。未来粤港澳金融合作离不开两个主线,一个主线是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建设深港国际共同金融市场,另一个主线是助力发挥澳门中葡商贸服务平台作用。通过培育粤港澳金融合作新平台,扩大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要素双向开放与联通,打造引领泛珠、辐射东南亚、服务于“一带一路”的金融枢纽,形成以港澳为龙头,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依托,以南沙、前海和横琴为节点的大湾区金融核心圈。

  【提问3】在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规划背景下,如何看待深圳市发展的新机遇?

  答: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最早的提出者和倡导者。早在10年前,就有学者提出这一概念。2013年年底,深圳市政府提出发展湾区经济,2014年“湾区经济”就被首次写入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正式提出,为深圳未来的经济发展打开了富有想象力的空间。

  深圳市金融业总体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中实力位居前列,同时,深圳科技和金融要素已经紧密结合,这是深圳经济发展重要基础,也是深圳与湾区其他城市地区合作的优势和互补性所在。今年上半年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564.5亿元,占GDP比重14.2%;2017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占GDP比提升至4.13%;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突破2万件,占全国四成以上,连续14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深圳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源于自身的根本需求,未来将发挥的作用将至关重要。一方面,深圳毗邻香港,与香港之间的合作和联动非常频繁,但两者的空间都非常有限。2017年,深圳不到 2000 平方公里的面积容纳了超过1250万的常住人口,而香港1104.3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 717万人。从空间上来看,与湾区城市进行融合发展,可进一步借助珠三角地区的纵深,扩大自身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深圳的科技、金融发展快速,产业外溢非常明显。通过湾区的发展和规划,深圳可与其他城市间进行更好的分工,形成资金、物流、人才等各种要素的良性流通,不断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并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对深圳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深圳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而使城市迈向国际化,跃升到一个更宽广的发展舞台,则是深圳多年来的梦想。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建设,恰好为此提供了良机。深度融入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可充分利用港澳的国际化地位与经验,对接世界需要,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水平,找到自己的国际坐标。

  【提问4】您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金融发展方面有哪些机遇

  答:一是基建融资。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首要工作,交通、通信、电气、管道等方面将衍生出巨大的基建类融资需求。根据广东省的规划,“十三五”期间要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万亿元,新建成轨道交通大约2100公里、高速公路超过4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拟投资额达到5000亿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带来的巨大融资需求和配套服务需求则是金融机构的一大机遇。  

  二是资产管理。在国家和全球经济的推动下,香港成为区内重要的资产管理中心。香港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的资产总值达24.3万亿港元(3.1万亿美元),其中,资产管理业务约17.51万亿港元,私人财富管理业务约6.76万亿港元,在亚洲享有领先地位。海外投资者持续成为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的主要资金来源,占相关业务的66%。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以香港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势必会成为全球高端产业和富有人群的聚居地,爆发大量的资产管理和投资需求,成为全球资产管理中心。  

  三是离岸在岸业务。在《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广东自贸区政策等框架下,多项贸易自由化政策、资本项目开放措施将会率先在大湾区内推出,跨境资本的高速流动,推动离岸在岸业务高速发展。香港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市场,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处理全球约七成的离岸人民币支付交易,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通过合理分工、协作与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将可进一步推进离在岸市场快速融合,发挥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功能。

  四是绿色金融。近年来全球绿色金融市场迅速发展。一方面,来自中国内地的绿色融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国际投资者也在积极寻找绿色投资机会。香港近年推出多项绿色金融发展推动措施,如参考多个国际及内地标准基础上研发“绿色金融认证计划”等,并在2018-2019 年度的财政预算案中提出了一系列绿色债券支持政策,包括:债券资助先导计划,资助在香港发行的债券(包括绿色债券);绿色债券资助计划,资助使用香港质量保证局绿色认证服务的合资格绿色债券发行机构;政府绿色债券发行计划,期望可起示范作用,吸引更多绿色项目的投融资者利用香港的平台;修订合资格债务票据计划,减免投资香港债券的税务负担。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世界的门户,可成为内地企业首选的离岸绿色债券融资平台,在推动内外绿色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五是金融科技。金融科技作为金融业未来重要发展趋势,其不仅仅是互联网金融的纵向深化,更不是金融与科技的简单组合,而是金融服务与科技、商贸、制造等行业的动态融合,是基础层的创新,体现在信用中介、信息收集、风险定价、投资决策等金融活动本身的深度融合,以更智能的方式重塑金融服务的各个环节。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互补优势明显。港澳的科研力量和国际商务资源很强,金融和服务业发达。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试验田”,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孵化具有明显优势,一直充当我国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领头羊”。珠三角其他城市则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见长,区域内制造业配套较为齐全。粤港澳三地可以充分发挥各方在金融、科技、制造等领域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牢牢把握全新发展机遇,推动三地高端要素、产业资本、人才流动等方面提前布局,将极大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以及经济发展建设。

  【提问5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深港金融合作目前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深港金融合作基础良好,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核心地带,拥有良好的金融环境和金融资源优势。当前,三地金融合作不断深入,在金融机构互设、跨境金融业务合作、金融监管部门互动等方面的合作持续深化。 

  【提问6】深港金融合作目前有哪些具体进展和成果?

  答:一是深港金融产业融取得新进展据统计,深圳辖内港资银行资产规模、存贷款余额、净利润等指标占辖内外资银行的比重约70%,是深圳辖区外资银行的中坚力量。深圳本土银行的代表招商银行在港设有分行和全资附属投资银行招银国际等,2015年3月其全资控股的香港永隆银行与中国联通共同出资设立的招联消费金融公司开业,这是国内首家基于CEPA框架下的消费金融公司。证券业方面,2016年7月,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批成立,是经中国证监会核准设立的首家外资控股公募基金管理公司。2017年,由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控股的全牌照合资证券公司在深圳前海正式开业运营,深港金融机构合作取得新进展。

  二是跨境金融业务合作日趋紧密。在中央金融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港通”、基金互认等顺利实施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人民币债券、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资产转让、跨境双向股权投资、跨境证券私募投资等跨境业务整体规模逐步扩大先行先试初见成效,已成为深港合作重要平台,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是深港两地金融服务和监管部门交流频繁,已初步固化交流机制。在《粤港金融合作框架协议》等文件指引下,两地金融监管部门往来交流日趋密切。特别是2016年以来,地金融工作部门、驻深金融监管机构、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建立了金融合作常态化机制,目前已连续举办次座谈会,重点就金融创新合作进行研讨交流,推动在金融科技(Fintech)、绿色金融等方面深化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提问7】未来深圳市金融办将从哪些方面深入推进深港金融合作?

  答:一是持续推进深港澳金融创新。抢抓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中国(广东)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稳步加快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助推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建设,全力推动在跨境信贷、跨境个人投资、跨境资产管理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逐步打通本外币、境内外、在岸离岸市场之间的对接合作,强化人民币跨境流通主要渠道的功能地位探索加快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争取先行先试更多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具有战略全局意义的深港、深澳金融合作项目。发挥好金融创新奖、金融科技专项奖等引导激励作用,在组建联合产业基金、共建人民币资金池以及共促金融科技、绿色金融发展等方面加快探索。

  二是营造港澳金融机构集聚发展良好环境。根据国家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部署,利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金融扶持政策,不断优化产业环境,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支持港澳企业在深投资设立各类有利于增强市场功能的创新型金融机构,支持更多深圳企业依托香港金融市场走向全球。高标准推进前海国际金融城建设,打造境内外金融机构品牌集聚区。加快研究完善全市金融人才政策,着力加大海外高层次金融人才的引进培训力度,强化大湾区建设智力支撑。

  三是进一步健全金融合作长效机制。加强统筹谋划和衔接协调,充分发挥深港合作会议、粤港澳金融合作联席会议、深澳特色金融专责工作小组等机制作用,进一步完善深港澳金融合作季度会晤机制,加强地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业界的工作协同力度,逐步构建常态化和长效合作机制,为深港澳金融市场对接、金融业务合作、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人才流通等全方位合作提供服务支持。大力探索深港澳三地在监管科技领域的合作,建立有效的监管协调与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和地方金融监管治理,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附件下载

475X285....jpg

分享到:
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全国商业保理信息管理系统 深圳市金融监管服务平台 广东政务服务网 依申请公开 局长信箱 深圳市创业创新金融服务平台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深圳市教育局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深圳市公安局 深圳市民政局 深圳市司法局 深圳市财政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 深圳市水务局 深圳市商务局 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 深圳市审计局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 深圳市统计局 深圳市医疗保障局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 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 深圳市信访局 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深圳市气象局(台) 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